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加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这一核心议题,共上一堂专题党课。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肩负着为党委选干部、配班子、强组织、聚人才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素养,更直接体现着组织的威信和形象。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组工干部的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路线能否落地生根,关系到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作风优良才能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创造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作风建设,是坚持政治机关属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组织工作效能的根本保障,是赢得党员群众信赖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组织部门服务大局的任务艰巨繁重。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劲头锤炼过硬作风,才能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组工铁军。因此,本次党课旨在从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深化、行动上再对标,引导大家共同筑牢作风之基、激发奋进之力。下面,我将围绕三个方面内容,与同志们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一、校准政治定盘星,铸就作风之魂,深刻把握新时代组织部门作风建设的方位坐标
组织工作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来衡量。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维度、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内在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而言,作风问题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其本质上是党性原则的映射和政治忠诚度的检验。过硬作风如同磐石,是支撑组织部门有效履行核心职能的根本前提。它确保党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同频共振,确保中央精神和区委部署一贯到底。任何作风上的偏差、散漫甚至失守,都将从根本上损害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深刻把握作风建设在组织工作全局中的方位坐标,是每一位组工干部必备的政治自觉。
(一)熔铸忠诚之魂:将过硬作风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最直接检验
过硬作风是组工干部政治忠诚最鲜明、最可靠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作风承载着厚重的政治分量。这种忠诚,必须外化于行,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决策部署的不折不扣上。倘若作风漂浮,对上级精神仅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转发,缺乏深入研究和坚决落实的具体行动,谈何忠诚?倘若在选人用人、发展党员等核心业务中,掺杂私心杂念、考量人情关系,背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又如何体现政治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每一件具体工作的严谨程度、每一次程序执行的规范水平、每一项决策建议的公正无私,都是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领悟深不深、“两个维护”践行实不实的直接考验。我们必须将作风建设视为严肃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将讲政治的要求全面渗透、有机融入组织工作的全流程和各环节,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以铁的作风守护铁的忠诚。
(二)筑牢宗旨之基:将过硬作风作为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最有效桥梁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组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风问题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评价,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组织部门的作风,具体体现在服务党员、服务干部、服务人才的细节中,体现在与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里。“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背后折射的是为民务实的深厚情怀和高效服务的过硬能力;反之,官僚主义的推诿扯皮、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则会严重疏远党心民心。我们推动干部下基层、建制度帮扶联系点等,都是为了更紧密联系群众。但更要警惕作风问题可能出现的新变种:调查研究是真正沉下身去倾听民声、破解难题,还是热衷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基层减负是实质性精简文山会海和无效考核,还是形式上做减法、实际负担“加码”?这些问题,本质上检验的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否坚守、群众感情是否深厚。唯有秉持强烈的宗旨意识,持之以恒锤炼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才能用实实在在的组织工作成效,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三)稳固事业之锚:将过硬作风作为服务发展大局的最坚强保障
当前,区域转型跨越的发展宏图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要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区委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的资源力量就必须汇聚到哪里、保障到哪里。无论是支撑重大战略项目落地生根、破解改革发展瓶颈,还是深化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每一项重大任务的突破,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一支担当作为的骨干队伍作支撑。组织部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这些核心职能作用的发挥效能。作风飘浮、程序松弛,就可能导致干部考察失真失信、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人才政策空转悬置,进而影响全区工作大局链条的稳固运转;相反,一个拥有务实、高效、创新作风的组织部门,能够精准高效地配置干部资源、建强基层组织、激活人才动能,为全区注入强大组织动力和制度活力。因此,必须把锤炼过硬作风作为固本强基的“压舱石”,使之深度融入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以铁的作风锤炼铁的队伍,以铁的队伍扛起铁的担当,为*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最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