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链延伸和农民收入增长,都需要农民具备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农民现代化成为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因此,推进农民现代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
一、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观念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农民现代化首先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包括树立现代市场观念、法治观念、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等。
(二)知识技能现代化
知识技能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农民知识技能现代化主要是指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能够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生产方式现代化
生产方式现代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科技、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农民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农业生产转变,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四)生活方式现代化
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反映了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是指农民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休闲娱乐等逐步与城市接轨,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五)组织形式现代化
农民组织形式现代化是指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维护农民权益和实现乡村振兴,对传统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农民组织形式应从分散的家庭经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农民组织形式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农民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农民在思想、知识、生产、生活、组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二、xx市农民现代化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市,xx省xx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在加快推进农民现代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不断加快推进农民现代化进程。
(一)农民现代观念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