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文库集
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针对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提出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的有效机制,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内容。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有助于激发科创活力

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密集、创新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资金需求规模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要求高,离不开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融资支持。

一般来说,科技型企业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历经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往往需要十余年甚至数十年时间,不同成长阶段的风险收益状况及融资需求具有显著差异。通常来说,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技术风险突出、信用信息缺失,规模小、资产轻、估值难,往往以股权投资特别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一般已经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具备一定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不仅可以获取股权融资,还可以享有专利权质押融资、商标权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等科技信贷服务;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企业可通过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从股权到债权、从单一渠道到多元渠道,债权和股权相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拓展的全流程平稳接续。

同时,科技创新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是一个链条复杂多元、产学研高效协同的综合生态系统。与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相对应,科技型企业融资跨越创新链、产业链、生态圈、产业集群,链条复杂多元,面向科技创新不同链条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涉及金融体系内部各类机构、市场、工具的衔接协作,呈现综合化、系统化、生态化的特征,单一融资渠道一般难以覆盖其资金需求。通过债权和股权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开展风险分担融资,发挥信贷、股权、债权、担保等融资渠道合力,切实加强股贷债保等各类金融工具的协调衔接,可以突破单一渠道、单一机构产品服务局限,构建产品多元、时间持续、链条完整的融资生态,既能促进金融实现风险收益的平衡,也有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降低科技创新活动的试错成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