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区四级人大代表视察重点项目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在2025年区四级人大代表视察重点项目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区四级人大代表视察重点项目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来自国家、省、市、区四个层级的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富有成效的集中视察活动。刚才,几位代表同志结合视察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听后很受启发。大家提出的建议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充分体现了心系发展、情牵民生的责任担当。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作了积极回应。这次活动,既是一次依法履职的监督实践,也是一次汇集众智、共谋发展的现场办公会。下面,结合本次视察和大家的发言,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总体印象深刻,发展态势令人振奋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视察,我们实地察看了*光伏电站、*菌包生产基地、*寄宿制小学和*非遗工坊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总的感受是,全区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是坚决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是坚实的,成果是显著的。

在*光伏电站项目现场,看到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阳光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电能”,大家对*区在践行“双碳”战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上的前瞻布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00MW,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0%以上,预计年底即可并网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期待。在*菌包生产基地,自动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袋袋菌包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基地规划年产菌包2000万袋,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工厂化、标准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在*寄宿制小学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一所占地约60亩、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现代化校园即将拔地而起。这个项目的建设,是我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童“上学远、接送难”以及“一老一小”的民生痛点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在*非遗工坊,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新的火花。工坊的功能定位清晰,旨在打造一个集传承教学、生产实践、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保护和活态传承,更是探索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总而言之,这些项目,有的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有的聚焦于民生福祉改善,有的立足于文化传承创新,共同构成了*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视察过程中,各位代表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和价值的意见建议。比如,针对光伏电站项目,有代表提出,要提前谋划、加强与电网公司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全额上网、及时上网”,避免出现“晒太阳”的尴尬;同时建议探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立体开发模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针对菌包生产,有代表建议,必须建立从菌种选育、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并加大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力度,真正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针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有代表深刻指出,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提升是关键,必须同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配齐配强生活指导教师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关注寄宿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非遗工坊,有代表建议,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公益与市场的关系,在保持传统技艺原真性的基础上,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化运营,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和文旅市场,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

这些建议,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体现了专业的素养,凝聚了宝贵的民智。区人大常委会将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专题报告,正式转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并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代表的真知灼见能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