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为把问题找准找实,我们畅通了多种意见征求渠道。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面向全局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基层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本次活动累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召开各类座谈会9场,访谈服务对象代表45人。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86条,经梳理归纳,聚焦为3大类18个具体问题,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问题7个,担当作为、服务效能方面问题6个,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问题5个。
二是全方位深入对标检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岗位职责和群众期盼,开展了深刻的自我检视。每位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都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思想根源、制度机制、外部监督等方面深刻剖析问题成因,坚决防止“上下一般粗”“뜬뜬뜬”的现象。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普通党员也逐一发言,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了“红脸出汗、排毒治病”。
三是清单化管理动态更新。我局对查摆出的18个问题,逐一建立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问题清单详细列明了问题的具体表现、涉及部门;责任清单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处室和具体责任人;整改清单则具体规定了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检验标准。这三张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并向全局公示,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同时,我们建立了问题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对在后续工作和监督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增补进清单,确保问题查摆无遗漏、全覆盖。
(四)聚焦集中整治,务求整改实效
对于查摆出的问题,我局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是建立闭环整改机制。为防止“纸上整改”“口头整改”,我局建立了从“制定措施—推进落实—跟踪问效—评估验收—销号管理”的闭环整改工作流程。由局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对整改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提醒。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组织“回头看”,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群众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估验收,对整改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坚决不予销号,并责令限期“返工”。截至目前,18个问题中已有16个完成整改并销号,整改完成率达到88.9%。
二是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针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文山会海”问题,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时长,2025年上半年全局性会议同比减少22%,发文数量同比减少18%。针对“服务效率不高、流程繁琐”问题,我们启动了“科技服务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对12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了30%以上。针对“超标准接待、违规使用公车”等隐形变异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项自查自纠,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防微杜渐。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固长效。我局注重从制度层面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把整改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学习教育期间,我们共修订和新制定了5项内部管理制度。修订了《XX市科技局会议管理办法》,对会议审批、会风会纪等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新制定了《XX市科技局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对接待标准、陪同人员等进行了细化量化。同时,还出台了《XX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及监督细则》,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目前均已于2025年7月正式印发实施。
(五)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监督
我们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敞开大门搞教育,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一是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为方便群众和服务对象随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我们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了监督渠道。在局官方网站和办公楼大厅设立了“作风建设监督”专栏和意见箱,公布了24小时监督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我们还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确保群众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受理和转办。这些渠道的设立,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参与监督,形成了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
二是高效办理群众诉求。我们建立了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高效办理机制。对所有通过各类渠道反映的问题,均实行统一登记、分类交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对于一般性咨询和建议,要求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答复;对于投诉举报类问题,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核查程序并反馈初步结果。学习教育期间,我局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8条,均已按时限要求办结,办结率达到100%,群众回访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三是着力解决急难愁盼。我们把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针对部分科研人员反映的“项目申报材料繁复、评审周期长”的问题,我们组织专班进行专题研究,优化了申报系统,简化了非核心证明材料,项目评审周期平均缩短了15天。针对部分下属单位职工反映的“通勤班车路线不合理”问题,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和意见征集,优化调整了班车路线和班次,惠及职工80余人。这些具体举措,让干部职工和办事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作风转变带来的新变化、新便利。
二、经验启示
通过本次学习教育,我们不仅解决了作风建设方面的一批突出问题,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作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坚持以上率下是根本保证。“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本次学习教育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是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到带头学习研讨、带头查摆剖析,局党组班子始终走在前、作表率,为全局干部树立了标杆。正是这种“领导先做一步,员工才会跟进一步”的率先垂范,才有效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学习教育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层层带动、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方法。作风建设必须靶向精准、务求实效。本次学习教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找问题”入手,到“改问题”落脚。通过多渠道征集、全方位检视,我们精准锁定了18个具体问题,并建立了“三张清单”进行靶向治疗。这一“找准问题—整改问题—见到成效”的工作闭环,使我们的工作避免了空对空,确保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问题找得越准,根源挖得越深,整改的效果就越扎实。
(三)坚持学用结合是核心要求。学习不是目的,改造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是关键。我们坚决反对学用“两张皮”,在学习教育中,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将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优化科技服务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创新主体的具体行动。这一过程使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优良作风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从而实现了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四)坚持建章立制是长远之策。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建设不能“一阵风”。本次学习教育中,我们不仅着力解决具体问题,更注重从根源上堵塞漏洞,先后修订和新制定了5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将整改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下来,形成了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把制度的“笼子”织密、扎紧,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才能有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实现作风建设的标本兼治。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局的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差距。在学习深度上,部分基层党支部和普通党员的学习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个别同志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的表层学习,未能紧密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思想实际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在学习广度上,对于部分借调、跟班学习以及长期在外开展项目服务的同志,学习教育的覆盖和督导还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做到完全无死角。
(二)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仍需加强。虽然我们修订和新建了一批制度,但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仍有待提升。部分在整改中形成的有效措施尚未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存在“就事论事”的情况。同时,部分已出台制度的执行监督和刚性约束力还不够强,存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风险,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追责问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创新方式方法的探索仍显不够。在学习教育的组织方式上,“老办法”用得多,“新办法”想得少,主要还是依赖于集中开会、下发文件等传统模式,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展学习和监督的探索不足。在发动群众监督方面,渠道虽然畅通,但在引导群众、服务对象深度参与、进行创造性监督方面的举措还不多,开门搞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局将以此次总结评估为新的起点,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常态化学习上再下功夫。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针对学习不深的问题,我们将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量身定制”年度学习清单,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专题辩论赛,变“被动学”为“主动研”。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围绕“科技创新与作风建设”主题,举办一期全局性的高质量发展研讨班。
(二)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在长效化管理上再求突破。针对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制度“废改立”工作,全面梳理现有制度规范,力争在2025年11月底前,完成《XX市科技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等关键制度的修订工作。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巡察和审计的重点内容,确保制度长出“牙齿”。
(三)持续强化监督执纪,在一体化推进上再增力度。针对监督方式老套的问题,我们将积极探索“科技+监督”新模式。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开发并试运行“‘科’见愁,随手拍”线上监督举报平台,鼓励干部职工和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便捷举报“四风”问题线索。同时,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务接待、差旅费、项目经费等数据进行筛查比对,精准发现异常情况,让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持续推动深度融合,在服务大局上再显担当。我们将坚决防止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上。在后续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新区发展等关键工作中,我们将同步建立作风监督小组,将干部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全局干部在服务发展大局中锤炼过硬作风,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