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五个进一步到位”工作要求,特别是针对宿松县千岭乡案例中提出的“五个哪里去了”灵魂拷问,结合医院党建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研讨。这不仅是一次对党建工作的反思与总结,更是一次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医院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契机。
一、深刻领会“五个进一步到位”的核心要义
“五个进一步到位”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犹如明亮的灯塔,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体到医疗系统,我们需要精准把握其丰富内涵。
(一)思想认识到位:破除“重业务轻党建”误区
在当今医疗行业,三级医院评审、DRG付费改革等业务压力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肩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个别科室出现了“党建是软任务”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就像一颗隐藏的毒瘤,侵蚀着医院党建工作的根基。2022年全院党员参会率仅为83%,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思想认识上的松懈。参会率的下降,意味着部分党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我们要知道,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能够为业务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责任落实到位:构建三维责任体系
构建“支部书记主体责任+支委分管责任+党小组长执行责任”的三级责任网络,是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然而,当前存在支委分工不明确、责任链条不闭合等问题。就像上月有3份党建文件出现“会签真空”,这一现象表明在责任落实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工作出现脱节。明确的责任分工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只有每一位责任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制度执行到位:杜绝“抽屉制度”现象
医院虽然制定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但从约谈记录显示,有21%的党员不清楚具体考评标准,制度执行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些制度就像被锁在抽屉里的宝贝,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确保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一位党员都清楚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四)监督管理到位:擦亮监督“探照灯”
纪委监督还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事后处理多、事前预防少;经济问题关注多、作风问题关注少;被动受理多、主动发现少。这种监督方式就像救火队员,总是在问题发生后才采取行动,而不能提前预防。我们要转变监督观念,加强事前预防,将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同时,要拓宽监督视野,不仅要关注经济问题,还要重视作风问题,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五)考核问责到位:破除“好人主义”
2022年党建考核中,各支部评分差距不足5分,存在“轮流坐庄”苗头,问责利器尚未充分发力。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考核问责是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才能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确保党建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对工作不力的支部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二、深度剖析“五个哪里去了”的警示启示
千岭乡案例暴露的问题在医疗卫生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党委主体责任缺失的四种表现
把方向存在偏差:如某科室将科室会与组织生活会合并召开。组织生活会是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平台,将其与科室会合并召开,严重削弱了组织生活会的严肃性和政治性,导致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管大局力度不足:全年党委会涉及医德医风议题仅占15%。医德医风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党委会对医德医风议题关注不足,说明在大局把控上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
保落实机制缺位:2023年第一季度仍有5项整改事项逾期未完成。整改事项逾期未完成,反映出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督促机制,导致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
议大事能力欠缺:对医保飞行检查等重大事项预判不足。医保飞行检查是对医院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监督,对其预判不足,可能会导致医院在检查中出现问题,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第一责任人失职的典型案例
某支部书记全年讲党课仅1次,远低于规定次数;组织生活会出现过以业务讨论替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支部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讲党课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讲党课次数过少,说明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以业务讨论替代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组织生活会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无法达到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