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环境执法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今年以来我局环境执法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开创工作新局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部署。刚才,执法局的同志汇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几位同志也结合自身岗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谈了问题、提了建议,听了很受启发。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我们的执法队伍展现出了不畏艰难、敢于碰硬的“环保铁军”本色,在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两个战场上协同作战,啃下了一批硬骨头,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奋战在执法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我们必须以“队伍强、素质高、执法规范”为核心目标,推动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强基固本,铸魂赋能,锻造一支掌握前沿科技的“执法精兵”
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法定程序严,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决定执法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把能力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学习与实践,锻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现代化执法精兵。
第一,要以“大练兵”为熔炉,全面淬炼实战本领。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是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必须常态化、实战化、 长效化 开展。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执法“大练兵”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日常执法检查、重点案件查办、专项监督帮扶的全过程。培训内容要紧密围绕“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规划,突出智慧执法、重点领域执法、队伍与制度建设等核心任务。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新污染物治理、危险废物犯罪打击、监测数据防伪打假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确保每一位执法人员都成为行家里手。培训形式要不断创新,可以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引入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将知识模块化、技能场景化、比武实战化,建立从培训到考核再到复盘总结的闭环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让队伍在实战的硝烟中淬炼成钢。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掌握非现场监管利器 。传统的“人海战术”式现场检查已难以适应当前点多、面广、线长的监管需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拥抱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 模式。要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作为非现场执法的核心手段,强化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精准执法提供第一手依据。同时,要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无人机巡查、移动“走航车”监测、卫星遥感乃至激光雷达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监控网络。比如,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我们可以引入活性炭低效预警技术,变 被动查处 为主动预防。通过这些技术,将执法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第三,要以数据 研 判为核心,全面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技术是工具,数据是灵魂。拥有了海量的监控数据,关键在于如何用好、盘活这些数据。我们要加快建设统一的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实现各类监控数据的归集共享与深度融合。要成立数据分析专班,加强对海量、多 源数据 的智能 研 判,通过 AI 模型算法,自动识别异常信号、预警环境风险、筛选违法线索。要建立健全从线上预警到线下核查的快速响应与联动机制,一旦非现场监管系统发出警报,执法人员能够迅速响应、精准出击、依法查处彻底改变过去“大海捞针”式的执法窘境,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靶向治疗”和“外科手术式”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