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来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协同配合,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 治理规划逐步完善。我们结合全市农村实际,科学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有序推进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是 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本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大治理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部分行政村和自然村,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三是 运行管理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对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 治理覆盖面仍然较低。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是 设施建设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配套管网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设施运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 “晒太阳”现象。 三是 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和必要的资金保障,导致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无法正常运行。 四是 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市治理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难以满足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形势紧迫必须加快推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紧迫的任务。一方面,上级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加快治理步伐,确保按时完成治理目标任务,否则将面临问责。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状况,是满足农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治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治理项目。 规划是治理工作的龙头。要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全市农村地域特点、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因素,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城镇周边的村庄,优先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处理;对于人口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居住分散、地形复杂的村庄,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要合理确定治理目标和时序安排,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旅游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的村庄,逐步扩大治理范围,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建设,提高设施质量水平。 设施建设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是 优化设计方案。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要注重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做到美观实用。 二是 加强施工管理。要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是 完善配套管网。配套管网是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要坚持 “厂网同步、管网优先”的原则,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要加强管网的维护管理,及时修复破损管网,防止污水泄漏。
(三)健全机制,保障设施长效运行。 运行维护管理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治理成效的持久性。要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一是 明确管理主体。要按照 “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可以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二是 加强人员培训。要加强对运维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能够熟练掌握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技术。 三是 保障资金投入。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资金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 四是 加强监督考核。要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运行管理不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四)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一是 加强源头管控。要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养殖场等污染源的监管,督促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和养殖场,要依法予以关停或整改。 二是 加强过程监管。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测,掌握污水水质变化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偷排、漏排、直排污水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
三、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将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治理工作。各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生态环境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治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
(二)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任务落实。 各地区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将治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对工作不力、未能按时完成治理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严肃问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和参与度。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来。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进展。 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地区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检查。市政府将定期对各地区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部门,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未能完成治理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同志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