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 “十四五”总结暨“十五五”谋划专题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五载砥砺奋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已到收官决胜之时;征程赓续前行,“十五五”蓝图擘画正当蓄势起笔之际。回望奋斗路,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科学研判发展方位,精准谋划未来路径,奋力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新跨越。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战略引领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挑战,我们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 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 一要 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开启 “十五五”新征程积蓄了充沛动能、筑牢了发展基底。
(一)经济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
始终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效。 一是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 *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二是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定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 : * : *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较 “十三五”末提升 * 个百分点,达到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格局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三是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以上,内需潜力得到有效激发。 四是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深化 “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万户,其中企业*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民营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
(二)创新动能实现系统性增强
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战略,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 创新投入强度显著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占 GDP 比重达到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稳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二是 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高标准建设 *科学城、*高新区等重大创新载体,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突破*家,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 三是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卡脖子”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在*、*、*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亿元。 四是 创新人才高地加快构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名、省级领军人才*名,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万人,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三)生态品质实现整体性改善
始终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一是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PM2 . 5 平均浓度较 “十三五”末下降*%,降至*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以上;地表水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100 %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二是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单位 GDP 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 *%和*%,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家、省级*家。 三是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造林绿化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率提升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是 循环经济稳步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建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四)民生福祉实现普惠性增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和*%,达到*元和*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1 ,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 就业社保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累计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 *万个、幼儿园学位*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持续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增三甲医院*家,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突破。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 *个。 四是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个,惠及居民*万户。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和*%,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
二、观大势谋全局,科学把握发展新方位
站在 “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上,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是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前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既拥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区域协同深化拓展等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区域竞争加剧分化、自身短板约束明显、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等多重挑战。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确保“十五五”发展行稳致远。
(一)深刻把握宏观环境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