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府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段时间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方面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参会人员涵盖了区政府班子成员、相关区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乡镇(街道)书记以及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就是希望大家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企业开办方面,我们将审批时间从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全年新开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20%;在项目审批上,通过流程再造,重大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了30%。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有些审批环节依然繁琐,存在“中梗阻”现象;一些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优化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根基
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相关工作。
(一)营商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
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后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对于区域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优质资源。去年,邻市某区因为营商环境优越,成功吸引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而反观一些营商环境差的地区,企业纷纷外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这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力,能让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汇聚而来。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激发市场活力。当企业面临的审批少、门槛低、负担轻时,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上。我区的XX制造有限公司,在我们前期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享受到了税费减免、融资便利等政策,去年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了15%,新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提升区域形象。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不仅能吸引企业入驻,还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外地客商来我区考察时,多次提到我区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这就是我们区域形象提升的体现。四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25%,园区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8%,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政务服务是政府的“脸面”
政务服务是政府与群众、企业打交道最直接的窗口,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群众和企业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一是政务服务水平体现政府治理能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背后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支撑,这充分反映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推行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就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通过整合部门资源,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心。二是政务服务质量关乎群众获得感。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希望的是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去年,我们开展了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满意度达到了92%,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有群众反映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我们要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三是政务服务效率影响企业发展信心。企业在办理各类审批手续时,政务服务效率高,就能加快项目落地、扩大生产,反之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信心。我区XX物流园项目,在办理规划许可等手续时,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企业负责人多次表示对我区的发展环境充满信心。四是政务服务创新展现政府担当作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政务服务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我们推出的“不见面审批”“跨省通办”等服务模式,就是政府主动作为、破解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题的创新举措,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优化工作是发展的“助推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工作,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一是优化工作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流程、规范涉企收费等,可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据统计,去年我区通过各项优化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5000万元。二是优化工作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畅通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减少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摩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三是优化工作能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当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形成品牌优势后,会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区域长远发展积累能量。比如,我区因为连续两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今年已有10余个重点项目主动洽谈合作意向。四是优化工作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效的政务服务能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的诉求,良好的营商环境能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这都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群众满意是最终的“落脚点”
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满意,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工作也不例外。一是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无论我们出台多少政策、采取多少措施,最终都要看群众和企业是否满意。在去年的企业满意度测评中,虽然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5%,但仍有企业反映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等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二是群众需求是推进工作的导向。群众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聚焦什么、改进什么。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我们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助企贷”产品,今年已为30家企业解决了近2亿元的资金需求。三是群众参与是优化工作的途径。要充分调动群众和企业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我们已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其中有50多条被采纳并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四是群众受益是工作的最终目标。通过优化工作,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企业发展更顺利,让群众和企业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我区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网上报名”系统,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报名,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二、聚焦关键环节,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质效
要想让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一)审批流程要实现“加速度”
审批流程繁琐、时限过长是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让审批流程真正实现“加速度”。我们要从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全流程出发,查找问题、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材料,做到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目前,我们已取消审批事项23项,合并审批事项15项,平均每个事项减少申报材料3份。二是推行并联审批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建立并联审批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办理时限,实行“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比如,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我们推行了并联审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缩短了40%。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再造。按照“最简流程、最短时限、最优服务”的原则,对审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我区市场监管局将企业变更登记流程进行了优化,办理时限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四是推广“告知承诺制”。对一些具备条件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和群众作出符合规定的承诺后,即可办理相关手续,事后再进行核查。目前,已有18项审批事项实行了告知承诺制,惠及企业和群众500余户。
(二)政策落实要确保“不打折”
出台好的政策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要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企业和群众真正受益。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对各项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解读,让企业和群众了解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政策宣讲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建立政策落实台账。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进行督查督办,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目前,我们已建立惠企政策落实台账,涉及政策50余项,已落实到位35项。三是简化政策申报流程。优化政策申报环节,减少申报材料,推行线上申报,让企业和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政策红利。我区人社局将社保补贴申报流程进行了简化,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即可申报,审核时间缩短了50%。四是加强政策落实监督。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去年,我们对2起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