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八次集体学习研讨会议上的发言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八次集体学习研讨会议上的发言-文库集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八次集体学习研讨会议上的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即将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内心深受触动,也倍感责任重大。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擘画了 “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基层“三农”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岗位和近期的一些思考,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感悟,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从 “环境问题”到“生存大计”的视角转变

坦白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或多或少还停留在一种 “就事论事”的层面。比如,谈到农业面源污染,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处理好畜禽粪污、如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更多是将其视为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一个需要攻克的“环境问题”。

但通过反复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到自己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重塑。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并非是发展的 “点缀品”或“附加题”,而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交融、互为表里的“必答题”。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几个词分量极重。它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把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对立起来。作为农业农村部门的负责人,我时常在田间地头看到,一方面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喜人景象;另一方面,也曾为土壤的板结、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忧心。这种矛盾的感受,正是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基层的真实写照。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职责不仅仅是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更要守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和“良田沃土”。这种从“部门视角”到“全局视角”,从“环境问题”到“生存大计”的转变,是我这次学习最核心的收获。它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我们*县的农业农村发展。

二、对标 “五个关系”:反思农业农村工作的实践与不足

总书记提出的 “五个重大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像一面镜子,让我得以系统地审视和反思我们过去的工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