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专题学习研讨,这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抓手,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条例》作为规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为我们划定了行为红线、提供了制度遵循。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条例》的政治属性与时代意义,切实增强厉行节约的思想自觉
《条例》的出台与修订,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时代特征。
第一,《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制度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极端重要性。《条例》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四风”、转作风的实践经验,将“过紧日子”的要求制度化、规范化,从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到资源节约等12个方面作出全面规定,本质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落实,是用制度刚性确保“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理念在党政机关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
第二,《条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经济问题、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从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看,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超标准公务接待、豪华装修办公用房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 “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场上的铺张”,背后往往隐藏着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条例》通过明确“哪些事不能做、哪些钱不能花”,将纪律规矩细化为可操作、可监督的具体标准,为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扎紧了制度笼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制度支撑。
第三,《条例》是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经济恢复仍需克服多重困难,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党政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 “中枢”,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更能以“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条例》的实施不仅是“省几个钱”的小事,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事。
二、精准对标《条例》的核心要求,全面查摆当前工作中的短板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