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文库集
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2025 年上半年, * 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扣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主责主业,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政法业务深度融合,着力筑牢思想防线、守牢舆论阵地、凝聚奋进力量,为全县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 “主心骨”,让政治引领更“实”更“深”

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 “讲政治”。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一方面,高位推动 “制度化”学习。 制定《县委政法委 2025 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 “每月一专题、每季度一研讨”的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纳入重点。上半年共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6 次,其中 “政法姓党”“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等专题研讨 3 次,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 18 篇,形成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学习格局。特别在 4 月 “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学习中,我们创新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剖析+交流发言”形式,邀请市委政法委国安办负责同志结合“网络舆情应对”“涉法涉诉信访风险”等本地实际案例作辅导,让抽象理论“活”起来、“实”起来,参会干部普遍反映“解渴管用”。 另一方面,基层延伸 “常态化”教育。 针对基层政法单位点多面广、干警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 “机关—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学机制。一方面,依托“政法夜校”“每周一学”等载体,组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干警开展“微党课”“案例复盘会”,将意识形态要求融入执法办案、矛盾调解等具体业务;另一方面,组建“政法宣讲轻骑兵”,由委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退休老政法组成,深入村(社区)开展“法治课堂进万家”活动,结合“反电诈”“禁毒”“反邪教”等群众关心的话题,用“方言土语”讲清“大道理”。上半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 23 场,覆盖干部群众 6000 余人次,其中在 * 镇 * 村宣讲时,针对村民反映的 “网络谣言影响邻里关系”问题,宣讲团现场演示“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发放《网络文明手册》 800 余份,切实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践能力。

从学习效果看,通过 “领导带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检学”闭环机制,全体政法干部“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更坚定、头脑更清醒。但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个别偏远乡镇司法所存在“重业务、轻学习”倾向,学习笔记存在“补抄应付”现象,这反映出我们在学习督促上还需再加力。

二、深化阵地管理,守好意识形态 “主阵地”,让舆论生态更“清”更“正”

意识形态阵地是 “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坚持“管建并重”,聚焦政法领域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精准发力、全域覆盖,坚决防止错误思潮渗透。

一是 严管 “传统阵地”,守牢线下防线。 加强对县综治中心、乡镇(街道)调解室、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的规范管理,建立 “日常巡查+随机抽查+群众监督”机制。上半年,由委政治处牵头,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开展专项检查 4 次,重点排查宣传展板、标语横幅、档案资料中是否存在不当表述。例如,在 3 月检查中发现 * 乡司法所外墙标语 “依法治国就是一切按法律办”表述不准确,立即组织整改,更换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 5 月对 12 个乡镇调解室的排查中,清理过期宣传资料 300 余份,规范上墙制度 21 项,确保阵地内容 “零差错”。同时,注重发挥阵地“正向发声”功能,在县综治中心设立“政法英模事迹展”,集中展示近年来全县涌现的“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最美基层法官”等先进典型,上半年接待参观群众 1200 余人次,用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干警职业荣誉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