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减负工作专项督查反馈会上的讲话

在基层减负工作专项督查反馈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基层减负工作专项督查反馈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各位同事、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基层减负工作专项督查反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通报专项督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整改工作。刚才,督查组通报了督查情况,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针对性很强;相关单位作了表态发言,态度诚恳、措施具体。下面,我结合督查情况和基层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国之大者”的担当深化对基层减负工作的认识

(一)基层减负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文件,从整治文山会海、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基层挂牌过多问题,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定决心。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基层减负工作,把减负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基层减负是回应群众期盼的迫切需要,必须用心用情解决实际问题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但当前,基层干部普遍面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一些地方存在“会议多、文件多、督查多、考核多、报表多”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督查中发现,有的乡镇干部每周要参加的会议超过*场,有的村干部手机里安装的政务APP多达*个,有的社区一年要填报的表格超过*份…这些问题不仅挤占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更消磨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减负担”“增效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有更多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基层减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聚焦聚力服务中心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还是民生改善、安全稳定,都需要基层干部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如果基层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住手脚,就难以集中精力抓落实、促发展。督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部署工作时存在“重痕迹、轻实效”倾向,把“留痕”当“落实”,把“材料”当“政绩”,导致基层干部忙于“造台账”“编总结”,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例如,某村为迎接检查,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迎检资料,却对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问题拖延不决,最终引发矛盾。这样的例子警示我们,基层减负必须紧扣中心工作,坚决纠治“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错误倾向,以减负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基层减负中的痛点堵点

从督查情况看,近年来通过持续整治,基层减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