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时代命题,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城市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肩负城市交通发展重任的职能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将其融会贯通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下面,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一、深学细悟筑根基,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核心要义
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系统把握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城市工作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会议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城市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血脉”和发展的“先行官”,必须深刻认识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交通的便捷高效、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宜居水平,是检验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学习领会会议精神,首要的就是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战略意识,自觉将城市交通工作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大局中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我们谋划交通发展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人民福祉为核心,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支撑力。我们要摒弃“为交通而交通”的狭隘观念,深刻理解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辩证关系,以交通之“畅”引领城市之“兴”。
(二)把握核心,精准锚定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导向。 会议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作为核心目标。这“六位一体”的目标体系,高度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城市,交通先行。人民的美好出行需求,是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居”,要求交通更便捷舒适,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创新”,要求交通更智能高效,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动能转换;“美丽”,要求交通更绿色低碳,助力生态宜居环境营造;“韧性”,要求交通更安全可靠,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文明”,要求交通秩序优良、服务暖心,展现城市文明风貌;“智慧”,要求交通信息畅通、管理精准,提升治理效能。我们必须将这些目标要求细化、实化、具体化到全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交通出行无疑是老百姓感受城市服务最直接、最日常的方面之一。因此,必须以人民满意度为根本标尺,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完善慢行系统、缓解交通拥堵、规范运输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紧扣实际,清醒认识交通发展面临挑战机遇。 会议深入分析了城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其中多项任务与交通运输紧密相关。对照会议要求和*市实际,我市交通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从机遇看,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强枢纽、促融合、提能级提供了广阔空间。从挑战看,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压力依然巨大,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系统衔接尚需优化,交通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可及性有待提升,智慧交通赋能治理能力还需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紧迫,安全保障水平需持续巩固。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城市内涵式发展”、“存量提质增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要求,为我们破解难题提供了根本路径。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会议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工作的举措,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在服务“优体系、活创新、强宜居、美生态、增韧性、促文明、提智慧”的城市工作全局中展现交通担当、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