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把脉问诊、开方抓药”。既要看清当前*经济的“形”与“势”,更要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与“桥”,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精准发力,奋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刚才,相关单位汇报了情况,几位市领导也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总的来看,上半年我们顶住了压力、稳住了大盘、展现了韧性。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承压前行、动能积聚”的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部分领域亮点突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在转型阵痛中加快升级步伐;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新动能持续壮大;文旅消费热度不减,烟火气持续升腾;科技创新活力涌动,湘江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付出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有效需求不足与部分领域供给过剩并存,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在压力下更加凸显。具体到*,我们既要看到“优势长板”,更要正视“短板弱项”:优势长板是什么?是产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是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策源能力较强;是区位交通优越,处于“一带一部”核心位置,长株潭一体化加速推进;是消费市场活跃,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吸引力、承载力不断提升;是干部队伍敢闯敢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些是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所在。短板弱项在哪里?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支柱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阵痛,新兴产业体量尚需进一步壮大,“四新”经济的支撑力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需要持续增强。二是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动能仍需激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深挖,消费场景和模式创新需加力;投资增长面临项目储备、要素保障等约束,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三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与“1到100”的产业化规模化之间,桥梁还不够通畅,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仍需下大力气破解。四是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都面临压力,需要时刻绷紧弦、守牢底线。认清形势是前提,坚定信心是关键,精准发力是根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目标、奠定未来发展基础至关重要。全市上下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要求就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措施精准、全面加力。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攻坚突破:
一、聚焦“效率变革”,在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中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子
*发展到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不能再走“摊大饼”、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须向存量要空间,向效率要效益。
(一)大力做优“增量”。 增量必须是高质量的增量。招商引资要“精准滴灌”。紧紧围绕“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世界级集群,先进储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国家级集群,N个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大健康、数字产业等),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领域,大力招引“链主”企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重大功能性平台。要算好投入产出账、环境容量账、长远发展账,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发挥自贸区*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湘江新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提升招商引资实效。项目建设要“质效双升”。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紧盯省“四个十大”、市重点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关键是要提高投资效益,不能“只开花不结果”、“只投入无产出”。要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民生改善和绿色转型等领域。
(二)着力盘活“存量”。 存量是财富,盘活就是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焕新颜”。支持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规模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拓空间”。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向空中要效益。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潜能”。深入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特别是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要雪中送炭、精准滴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国企改革要深化提升,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三)坚决守牢“底线”。 内涵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二、聚焦“内需驱动”,在提振消费与优化投资中全方位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多维激活消费活力,筑牢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将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战略支点,打出大宗消费稳盘、文旅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的组合拳。在大宗消费领域,精准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出台配套措施,年内计划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个,推动社区充电设施全覆盖。针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一城一策”,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优化限购区域划分,保障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托“网红城市”IP,升级“快乐*”品牌矩阵,串联岳麓山-橘子洲文旅走廊与马栏山文创园区,打造10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全年将举办草莓音乐节、国际工程机械展等30场重大活动,推动“文旅+商贸+体育”融合消费突破500亿元。同时,培育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国货潮品集合店等新型消费场景,建设5个高品质商圈,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增收渠道,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为消费升级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