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与深化基层减负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

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与深化基层减负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文库集
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与深化基层减负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本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学习研讨会,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重要论断,聆听各位领导的深刻阐述,我深受教益与启发。深刻认识到,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思想根基,力戒形式主义是为民服务的必要保障。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妇联系统的干部,深感这一课题对推动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将结合自身实践,围绕会议主题,汇报三点个人感悟。

一、固本培元,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理解何为正确政绩观,关键在于把握其“为谁树绩、树何样绩、何以树绩”的核心要义。它要求我们必须超越狭隘的功利考量,摒弃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数字政绩”,真正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上。

(一)明晰政绩观的根本性质:政为民所树,权为民所用。 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属性在于其鲜明的为民指向性。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一切权力和工作的源泉归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们追求政绩的立场与目的。在实践中,就是要将“妇女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具体体现为三个维度:首要在于立场选择。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审视工作方向是否符合妇女群众根本利益,是否响应其现实关切。决策环节必须体现民心民意,执行过程务必贴近民情民生。其次是目的纯粹性。追求政绩的动力应来源于对群众福祉的真诚关切,而非个人升迁的狭隘追求或部门利益的短视考量。要警惕将公共权力私有化、部门化倾向,确保每一分公共投入、每一次政策倾斜都能精准滴灌至亟需帮扶的妇女群体。再次是价值排序的优化。真正重要的政绩,是那些虽未必显赫于报表文牍,却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里子工程”。相较于表面的活动场次、材料厚度,那些能够破除阻碍妇女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提升其生活品质与获得感的努力,方显价值分量。妇联工作的评价重心应转向服务的温度、覆盖的广度、解困的效度。

(二)把握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正确政绩观蕴含着深刻的时空调度与方法论智慧。这意味着必须统筹把握显绩与潜绩、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倡“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对我们在妇女工作中树立科学政绩观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首先要求强化战略思维。谋划工作需立足长远发展规律,遵循妇女儿童事业客观需求。杜绝只顾眼前、涸泽而渔式的“速成”思维,着力推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针对妇女素质提升、权益保障体系完善等根本性问题,需有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其次需注重融合发展。将妇女发展目标有机融入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使相关规划部署有效嵌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整体布局中。避免妇联工作成为孤立于中心任务的“两张皮”。关键在于凝聚协同合力。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协同的妇女工作格局。整合司法、人社、教育、民政等部门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破解资源分散瓶颈,形成共促妇女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政绩观的实践导向:用实绩说话,以民心检验。 正确政绩观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践价值。故而必须建立一套以实际成效和群众口碑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这对我们革新妇联工作评价机制提出了明确路径。核心在于构建多维评估体系。坚决克服唯台账、唯报表、唯活动的简单量化倾向,引入第三方评估、满意度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测评工作实效。重点关注政策知晓率、服务触达率、问题解决率、权益保障率等关键性指标。重点在于强化过程跟踪管理。建立覆盖妇女创业就业、维权服务、家庭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效果监测与反馈闭环系统。动态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政策红利与关爱服务精准送达目标群体。落脚于结果实际转化。将考核结果切实应用于工作改进、资源配置与干部激励。对真正聚焦需求、解决痛点的工作实绩给予充分认可,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