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本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同步部署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系统总结阶段性成效,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精准部署下阶段核心任务。前期工作表明,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锚定问题靶向发力,方能筑牢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回应人民期盼。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基层治理从 “治已病”向“治未病”、从达标向高质量、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塑造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夯基垒台。
一、夯实善治根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化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组织体系不够牢固、减负成效尚需深化、陈规陋习依然顽固等深层问题,仍是制约治理效能的瓶颈所在。破解这些难题,根本在于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四梁八柱”稳固、运转协调顺畅的治理新格局。
(一)筑牢组织体系承重墙,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力。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核心在于锻造坚强有力、贯通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体系。首要任务是严把换届入口关,配强战斗堡垒核心。高质量推进村(社区) “两委”集中换届,将其置于强基固本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将政治标准置于首位,严格落实“双好双强”要求,建立健全候选人资格条件“负面清单”前置联审机制,坚决杜绝政治上的“两面人”、法治意识淡漠者、违法违纪失信人员“带病入围”。需大幅拓宽选人视野与渠道,深入挖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成功人士、优秀退役军人、本土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先进分子的潜能,将其作为村(社区)干部的重要来源,持续优化班子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确保梯次合理配备。同时,必须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将纪律规矩挺在最前沿,贯穿换届全过程,加强宣传教育、警示教育,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任何形式的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秩序等行为,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严查快办,坚决维护换届工作严肃性,确保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领头雁”队伍,实现新老班子的平稳高效过渡。
(二)扎紧减负增效制度笼,破除形式主义重羁绊。 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确保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落地生根。这要求我们构建权责明晰规范,厘清基层履职边界。严格执行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即 “两项清单”),明晰主责主业与协助事务的法定界限。实行“全链条”准入管理,对面向村(社区)组织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估、评比表彰、示范创建等活动,必须实施严格的源头审核、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确需基层协办的,做到人财物同步下沉保障,杜绝“有任务无资源”“有责任无权力”的权责失衡状态。同时,需强化刚性监督问责,严防反弹变异回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将其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紧盯“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及层层加码摊派等突出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善用大数据比对、随机暗访核查等手段提升监督精准性。对屡禁不止、整改敷衍、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坚决动真碰硬予以查处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铁的纪律确保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基层干部,使其集中精力履行主责服务群众。
(三)拓展全域覆盖新领域,提升整体治理协同性。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面有效、不留盲区。关键在于把握重点新兴领域,实现组织有效嵌入。聚焦平台经济、快递物流、网约配送、网络直播、网约车服务等从业人员规模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深入摸排党员底数与组织建设情况。推行 “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龙头带建、群团助建”的立体化组建模式,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加大力度推进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且条件成熟的企业、网点、区域独立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建立功能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先行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同时,需健全常态长效服务,激活治理内生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管理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平台企业与党组织联席会议、诉求直通车等机制,推动解决群体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司机之家”“骑手驿站”建设、社保参保衔接、职业伤害保障等。探索积分管理、双向评议等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参与治安巡逻、文明劝导、社区应急、社情民意反馈等基层治理事务,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活力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