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长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区统计局长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区统计局长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统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区统计台账建设的现状,安排部署下一步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我区统计工作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统计台账规范化建 设的 重大意义

统计台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整理、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载体,其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效率,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只有深刻认识到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夯实数据根基,保障统计信息真实准确

统计数据的生命在于真实准确,而统计台账是统计数据的 “源头活水”。只有确保统计台账规范有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一是 规范数据采集,确保源头信息可靠 。 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规范的数据采集流程,能够让我们从源头上把控数据质量。要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标准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比如在企业统计中,要按照统一的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采集数据,避免因采集不规范导致数据偏差。 二是 完善数据记录,保证台账内容完整 。 统计台账的内容完整是保障数据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基础。要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全面、细致地记录各项统计数据,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无论是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还是人员数据,都要一一对应记录在台账中。 三是 强化数据审核,提升数据精准程度 。 数据审核是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数据审核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层层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偏差。审核过程中,要注重数据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对异常数据要深入核实,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检验。 四是 做好数据归档,便于追溯核查信息 。 数据归档是统计台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数据追溯和核查的重要依据。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统计台账进行规范归档,做到分类清晰、装订整齐、保管安全。同时,要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制度,方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数据追溯和核查。

(二)提升工作效能,促进统计流程规范高效

规范高效的统计流程是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的关键,而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是优化统计流程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统计台账,能够减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 。 要对现有的统计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去除那些繁琐、不必要的环节,简化工作程序。比如在数据上报过程中,要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时限,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拖延误事的情况。 二是 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 要根据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责任。 三是 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 统计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需要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密切协作配合。要通过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业务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比如在开展专项统计调查时,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所需的台账数据,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四是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数据处理时间 。 规范的统计台账能够为数据处理提供便捷的条件,减少数据整理和核对的时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统计台账进行电子化管理,实现数据的自动汇总、分析和上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服务科学决策,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统计数据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高质量的统计台账是产生高质量统计数据的前提。通过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一是 提供准确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准确的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通过规范统计台账,能够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让决策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比如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准确的产业统计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找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 把握发展态势,及时发现问题隐患 。 统计台账能够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把握发展态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比如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台账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政府制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三是 监测政策效果,评估决策实施情况 。 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统计数据来监测和评估。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让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比如在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时,通过对企业税收台账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税负的变化情况,评估政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是 支撑规划编制,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 编制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需要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支撑。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能够为规划编制提供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比如在编制 “十 五 五 ”规划时,详实的统计台账数据为规划目标的设定、重点任务的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强化法治意识,推动统计工作依法依规

统计工作是一项依法依规进行的工作,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是统计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统计台账,能够增强统计人员的法治意识,确保统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是 遵守统计法规,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 。 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统计台账建设和统计工作。要明确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自觉抵制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确保统计工作的合法性。 二是 规范统计行为,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 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整理和上报统计数据,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要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实行 “零容忍”,一经发现,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 接受监督检查,主动配合执法工作 。 统计部门要自觉接受上级统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主动配合执法人员开展工作。要按照要求提供统计台账等相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碍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 四是 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 要加大统计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营造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正视存在问题,准确把握统计台账建设现状短板

虽然我区在统计台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统计台账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台账内容不规范,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台账内容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目前,我区部分单位和企业的统计台账内容不规范,存在数据填报不统一、记录不完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是 指标理解偏差,数据填报不统一 。 部分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在数据填报过程中出现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比如对于同一统计指标,不同的单位或企业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口径,使得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二是 数据记录随意,缺乏有效凭证支撑 。 一些单位和企业在记录统计数据时比较随意,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也没有留存相应的原始凭证。这样一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无法得到有效验证,一旦出现问题,也难以追溯。 三是 台账更新滞后,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 部分单位和企业的统计台账更新不及时,台账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变化,但统计台账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当前状况。

(二)台账管理不严格,制度执行存在漏洞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统计台账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区部分单位和企业在统计台账管理方面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一是 管理制度缺失,台账管理无章可循 。 一些单位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统计台账管理制度,对统计台账的建立、记录、审核、归档等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台账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混乱无序。 二是 制度执行不力,规定要求形同虚设 。 即使一些单位和企业建立了统计台账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制度规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制度规定要定期对统计台账进行审核,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一些错误数据没有被及时发现。 三是 监督检查缺位,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 对统计台账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手段。一些单位和企业的统计台账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无人检查的状态,使得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三)人员能力有欠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统计台账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区统计人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还不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 一是 专业知识不足,对统计业务不熟悉 。 部分统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对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制度等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统计台账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二是 操作技能欠缺,信息化应用能力弱 。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对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较弱,不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影响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三是 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 一些统计人员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不认真,对统计台账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在数据填报、审核等环节敷衍了事,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四)技术应用不充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信息化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区统计台账建设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应用不够充分,影响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水平。 一是 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专业管理系统 。 部分单位和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统计台账信息化管理系统,仍然采用手工记录、纸质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丢失的情况。 二是 数据共享不畅,信息孤岛现象存在 。 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统计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这不仅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三是 技术支持不足,系统维护更新困难 。 一些单位和企业即使有了统计台账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困难,导致系统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故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