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讲话-文库集
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协同作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以及各乡镇(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等。刚才,市生态环境局、 * 县生态环境分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是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角度看,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是增进民生福祉的迫切需要。饮用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区域水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给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据市疾控中心 2024 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市 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有 个水源地的水质虽然达到了国家标准,但部分指标如总硬度、硫酸盐等接近限值,长期饮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一些河流、湖泊水质恶化,出现了水体发黑、发臭现象,不仅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引发了不少信访投诉。 2024 年,全市关于水环境问题的信访投诉达 件,占生态环境类投诉总量的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水体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就是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用上放心的水,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二是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是工业大市,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占比较大,这些行业用水量多、排污量大,对水环境压力巨大。 2024 年,全市工业用水总量达 亿吨,占总用水量的 %,工业废水排放量达 万吨,处理达标率虽然达到了 %,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现象,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倒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是宝贵的生态资源,能够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入驻,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例如,我市 县依托治理后的 湖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项目, 2024 年接待游客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三是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角度看,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市地处 流域下游,是京津冀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本市的生态安全,还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出台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果我市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对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是我市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 年,我市 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 Ⅲ 类标准,较 2023 年提升了一个等级,为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客观总结成效,清醒认识当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导向,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我市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稳步提升。 2024 年,全市 个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 Ⅲ 类)的断面有 个,占比 *%,较 2023 年提高了 个百分点;无劣 Ⅴ 类水质断面,较 2023 年减少了 个。其中, 河 断面水质从 2023 年的 Ⅳ 类提升至 Ⅲ 类, 湖水质从 Ⅴ 类提升至 Ⅳ 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全市 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 Ⅲ 类标准,达标率为 *%。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较 2023 年提高了 * 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水生态环境。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行动,对全市 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责令 家超标企业限期整改,停产整治 家,取缔 “散乱污” 企业 家。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 个工业园区全部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 万吨 / 日,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和稳定达标排放。在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2024 年新建、改建城镇污水处理厂 座,新增处理能力 万吨 / 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完成了 公里污水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了污水收集不彻底、雨污混流等问题。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 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

三是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 2024 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亿吨以内,低于省下达的 亿吨控制指标。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20 年下降 *%,达到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达到 立方米,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下降目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省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区)个,市级节水型企业家、节水型居民小区 个。在农业节水方面,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较 2020 年提高了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四是水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实施了 河、河等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改善了河流生态功能。 2024 年,完成河道清淤万立方米,整治岸线 公里,种植水生植物 万平方米,投放鱼苗 万尾。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建设了 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处湿地生态系统,新增湿地面积 公顷,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监测数据显示,经过修复的河流、湿地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 河发现了多年未见的马口鱼、棒花鱼等土著鱼类,湿地公园鸟类种类达到种,较修复前增加了 种。

(二)当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区域水质改善不稳定。虽然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部分河流断面水质波动较大,存在反弹风险。 2024 年, 河 断面在枯水期水质出现了 次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超标原因主要是上游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湖由于周边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及时,夏季容易出现藻类滋生现象,影响水质稳定。同时,部分跨界河流存在上下游治理不同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水质难以持续改善。例如,我市与市交界的 河,由于上游 市部分企业排污管控不严,对我市境内河段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2024 年有 个月水质不达标。

二是污染治理短板依然存在。工业污染方面,虽然大部分重点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但一些中小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污染治理设施简陋,偷排、漏排现象仍时有发生。 2024 年,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突击检查中,发现 家中小企业存在超标排污行为,其中 家企业通过暗管偷排污水。城镇生活污染方面,部分老旧城区污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雨污分流不彻底,存在污水直排现象。据排查,全市仍有 公里污水管网需要改造,个城中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农业农村污染方面,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2024 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为万吨,农药使用量为 吨,虽然较 2020 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周边先进地区水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 “重治理、轻运维” 现象,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闲置,粪污随意堆放、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