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追寻信仰 捍卫信仰 践行信仰

党课:追寻信仰 捍卫信仰 践行信仰-文库集
党课:追寻信仰 捍卫信仰 践行信仰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追寻信仰,捍卫信仰,践行信仰。信仰是个大题目,也是个老题目,很容易讲高了、讲空了,没有什么“味道”。一开始自己内心也是没有底,后来干脆在单位做了个小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人的反映是,“讲什么信仰啊,太高大上了吧;信仰是个啥,感觉太虚无缥缈了……”恰恰正是这次调查,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讲信仰这个话题的决心。信仰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不断培植、时常滋养。下面,我们开始正式授课。

一、追寻信仰—党的信仰,请鲜明亮出来

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那么,共产党的信仰是什么呢?

信仰的编号——“0001号文物”背后的信仰。 每个博物馆都有一件“0001号”文物,比如国家博物馆的“0001号”文物你知道是什么吗?是李大钊的绞刑架。所谓的中国革命,它的开始、它的源头是始于这个绞刑架,没有这场牺牲,换不来我们以后的胜利。

1926年4月,军阀张作霖入关,大肆镇压革命人士,北京陷入白色恐怖。当时李大钊负责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中央曾通知李大钊等人去武汉成立中央分局。李大钊却断然拒绝:“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做?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因为李大钊的留守,北方革命力量得以继续发展。从1926年3月至1927年2月,北京的共产党员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甚至在张作霖的大帅府里,也悄悄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但作为北方革命运动领导人,李大钊被反动军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张作霖将捕杀李大钊等人列为特别紧迫的军事行动。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秘密绞杀。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没有犹豫,更没有畏惧,作了人生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随后,他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中牺牲的先烈,中央批准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接管的首件革命文物,这座绞刑架被编号为0001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的一个载体。下次,等你们有机会瞻仰这件文物时,希望告诉永远38岁的李大钊先生,他为之奋斗的红色中国,在今天有多么了不起!

信仰的颜色–长征这条红飘带背后的信仰。 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红军长征到底有多苦?据统计,中央红军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战,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出发时总人数为18.7万余人,算上途中补充兵力,共约20万人,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仅剩5万余人。一册长征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记录:“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在《红军长征·回忆史料》里,老红军谢良这样描述:“寒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似的疼痛……特别是一双脚,长时间在冰雪里行走,草鞋浸湿后冻上了冰,硬邦邦的,磨得生疼……不少同志已精疲力竭,走几步就呼呼直喘……但是一坐下来后,就再也起不来了……”雪山草地埋葬了无数英魂,但也从中走出了胜利之师。长征胜利靠的是什么?张闻天回答,就在于有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理想信念,“没有信仰,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多少年之后,也有人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回答:“跟着走!”简简单单3个字道破一个事实,即艰难可以摧毁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红军战士刘志海临死之前,把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手里紧握着党员证和一块银元;也不难理解,长征途中,因为没有御寒衣物而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因饥饿劳累倒下不醒的人是炊事班的党员班长……

有人说,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鲜红,就是信仰的颜色。

信仰的硬度——“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背后的信仰。 相信在座的各位不少人都看过《红岩》这本书,而只要谈起《红岩》,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江姐”。“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每当读到江姐这句话,无不被共产党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对江姐和共产党人来说,什么才是更大的考验?江姐是一名女英雄,但她同样是一名妻子,更是一名母亲。照片中这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幼童,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这是江姐一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拍摄于她和丈夫彭咏梧即将前往下川东地区参加武装斗争之前。拍完这张照片,江姐将他们唯一的孩子送给了亲戚抚养,丈夫不久在战斗中牺牲,头颅被敌人砍下来悬在城门。

可以这样说,江姐夫妇对可能的遭遇是明了的,很难想象,照片上面带微笑的他们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作为革命者的江姐,虽早已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可作为母亲的她又希望活下来陪伴儿子的成长。可以想象,这种备受煎熬的心情伴随了她在黑牢中的每一天。

我记得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教授讲过:“这些共产党员为什么不叛变,打了都不叛变!不简单啊,同志们!不信,哪个党员来试试看看?毒打一顿试试看呢,你不叫爹叫娘?不是这么简单!所以我要讲一句,中国共产党胜不在人多,胜在信仰!”不要觉得这是随便说说的,同样跟江姐关在一起的李文祥,一开始遭受了各种酷刑没有叛变,但是敌人发现他疼爱新婚妻子这个情感脆弱的软肋,威胁要杀掉他的妻子,尽管他的妻子还鼓励他“不要怕,要斗争!”但他对妻子的爱情软化了革命意志,意志消沉的说:“刘国定、冉益智这些比我更重要的领导都叛变了,而要我选择的又是这些尖锐的两条路,不是自首就是枪毙,我死了对革命没有什么,多几个我这样的叛徒也决不会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组织上已经完了,我现在必须为我的太太打算!”他的叛变最终导致了16名革命者被捕,6人殉难。李文祥的这段话,不由自主地让我想起了杨靖宇将军的临终遗言:“老乡,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所以说,同志们,江姐真的不简单呐!

淫威酷刑,铁狱黑牢,先烈们所面对的残忍,我们今天甚至无法想象、无法感受。这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写份自白书或者仅仅在悔过书上签个字,他们或许就可以活下去。但他们选择为信仰而死。“江姐”,是一个闪亮的名字,也是红岩精神的代表,更是一个为信仰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