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县管校聘”改革,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总量控制、统筹调配、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县管校聘”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局人事股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立足县情、校情,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要明确岗位设置,根据学校的规模、教学任务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岗位的数量和职责,做到因事设岗、以岗定人。要规范竞聘程序,明确竞聘条件、竞聘方式和竞聘步骤,确保竞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业绩、专业发展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二)突出关键环节,稳妥推进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是“县管校聘”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稳妥有序地推进。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岗位信息、竞聘条件、竞聘程序等向全体教师公开,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参与竞聘。要规范竞聘流程,严格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确定聘用人选等环节进行操作,确保程序透明、结果公信。在竞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对老教师、体弱多病教师、怀孕哺乳教师等要给予适当的照顾,通过设立专门岗位、协商聘用等方式,妥善安置这些教师,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强化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 “县管校聘”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日常工作的考核管理,定期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激励教师不断改进工作。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工作不认真、教学质量差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工作,对经多次督促仍无明显改进的教师,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要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加强交流轮岗,健全退出机制。 一是加强教师交流轮岗。要明确交流轮岗比例,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明确交流轮岗对象和比例。城区学校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5年,原则上要交流轮岗;农村学校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4年,鼓励交流轮岗。每年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2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10%。要创新交流轮岗方式。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鼓励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任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完善交流轮岗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培训培养等方面,对交流轮岗教师给予倾斜。落实交流轮岗教师工作补贴,解决教师交流轮岗的后顾之忧。二是健全教师退出机制。对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转岗或低聘。转岗或低聘后的教师,要参加相应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对竞聘落聘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间,发放基本工资和基本生活费。待岗培训期满后,重新参加竞聘;仍不能竞聘上岗的,解除聘用合同。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重失职渎职、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县管校聘”改革落地见效
“县管校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改革合力。 “县管校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县教育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持和参与改革。广大教师要积极配合改革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为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各方协同配合,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必须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县管校聘”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让广大教师充分了解改革的内容和要求,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正确看待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要注重人文关怀,及时回应教师关切,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疑虑,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三)严明纪律要求,确保风清气正。 “县管校聘”改革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要求,确保改革过程风清气正。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在岗位设置、竞聘上岗、考核评价等环节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要严肃工作纪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改革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确保改革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四、争做“四有”好老师,在改革中砥砺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县管校聘”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县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指引,砥砺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也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广大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涵养高尚师德,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三)提升专业素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秉持仁爱之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广大教师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关心关爱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老师们、同志们,“县管校聘”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勇担时代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