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和振奋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省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并就新近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进行专题学习。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高举旗帜、看齐核心的政治引领,也是一次把握大势、提振信心的战略动员;既是一次深入学习、武装头脑的 “思想洗礼”,更是一次赋能企业、保驾护航的“法治课堂”。在此,我代表**县工商联,向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长期以来为**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山西省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施行,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以法律的形式将“两个毫不动摇”根本方针固定下来,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坚实法治保障。我们必须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这部大法彰显的法治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县民营经济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同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考察山西省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在感恩奋进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
(一)深刻领会 “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求,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升级之路。 习近平 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篇章。这“四新”的根本落脚点,就是“高质量发展”。对于我们民营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我们要自觉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敢于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聚焦实体经济,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内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年老店”。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将我们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展现**作为。
(二)深刻领会 “深化改革开放”这一根本路径,在优化环境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发展。这为我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行动指南。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其活力的源泉就在于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体系。近年来,我们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企业家的期望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民营企业能够依法平等进入法律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政府部门要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主动靠前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融资用工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更要发挥好作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广大企业家在**县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三)深刻领会 “绿色发展”这一鲜明底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省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家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把环保要求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将绿色标准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要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产业,大力发展康养、文旅等绿色产业,让**的“含绿量”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这不仅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赢得市场尊重、实现基业长青的战略选择。
(四)深刻领会 “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最终目标,在共同富裕征程中彰显企业家的时代担当。 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在考察中强调,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民营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广大企业家要大力弘扬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要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要热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教育、医疗、扶危济困等领域展现大爱与担当。这种担当,不仅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