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第五期法律法规业务交流会。这种形式的交流会,已经成为我们提升法治素养、强化业务能力的重要平台。今天会议的主题,聚焦于 “安全生产”,这既是林业工作的永恒课题,也是事关我们每一位同志生命安全、事关林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责任如天。我们必须以最清醒的头脑、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扎实的举措,来认识和抓好这项工作。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交流,大家能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更清醒地认识,对我们肩上的责任有更深刻地理解,对如何依法依规履职有更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将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视严峻现实,深刻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警钟长鸣,林业行业也不例外。每一个冰冷的数字、每一次惨痛的事故背后,都是一个或多个家庭的破碎,是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工作中本可以也本应该避免的漏洞。我们必须从这些血的教训中,看到我们自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短板。
(一)野外作业风险管控的极端重要性。 前几年发生在 **山自然保护区的 4 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殉职事件,给我们所有从事野外工作的同志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他们进入的是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陌生区域,却未能按规定携带卫星电话等应急通讯设备,也缺乏必要的野外生存和保温装备。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我们对野外作业的特殊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预案不完善的致命缺陷。我们林业工作者常年穿梭于山林之间,无论是资源调查、营造林、有害生物防治还是巡山护林,都面临着类似的甚至更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野外作业审批是否严格应急预案是否真正具备可操作性队员的安全培训和装备配备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绝不能让 “习惯了”成为麻痹大意的借口。
(二)森林防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近些年,从 **市到**区,多地发生的森林火灾,无论是因违规用火,还是野外施工火花引起,都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些火灾暴露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极端天气频发增加了火险等级,林区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带来了更多火源管控难题。我们必须认识到,防火工作不仅是防火期的重点,更是贯穿全年的常态化任务。必须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控措施,加强对进山人员、车辆和生产作业活动的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位都有人管、有人看、有人负责。
(三)生产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漏洞。 不久前,某地一个局属单位在委托项目中发生了钻探设备吊装作业事故,因钢丝绳断裂导致 2 死 1 伤。事故调查暴露出委托单位 “一托了之”,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严重缺位的问题。这给我们所有涉及工程建设、林木采伐、设备租赁的单位提了醒:安全责任是不能外包的。我们必须对所有生产作业环节,特别是高风险作业,实施全过程、无死角地监管。此外,还有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等事故,虽然不都直接发生在林业核心生产环节,但其教训具有普遍性,暴露出我们在安全规程执行、风险辨识和现场管理上的薄弱之处。
(四)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差距。 从 **医院的重大火灾到**地的游乐园火灾,这些社会影响巨大的事故,无一不暴露出行业监管存在缺失、企业主体责任悬空、多部门职责交叉不清等深层次问题。我们作为林业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扪心自问:我们的监管责任是否完全到位对下属单位、林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做到了真管、敢管、严管是否还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错误观念这些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把责任的链条拧得紧而又紧。同志们,事故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学习这些案例,不是为了旁观,而是为了镜鉴。必须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来看待,把过去的事故当作今天的事故来分析,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处理,真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