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攻坚会议,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向农村人居环境中的顽瘴痼疾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这场事关群众福祉、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未来发展的硬仗。

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暗访片。片中曝光的一幕幕场景,乱堆乱放的杂物、私搭乱建的棚亭、蛛网密布的“飞线”、触目惊心的黑臭水体,犹如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和差距,更刺痛了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问题,看似是乡村的“面子”问题,实则是干部作风的“里子”问题,更是我们是否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尺子”问题。问题摆在面前,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必须以“揭短亮丑”的勇气直面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切的民生实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市上下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我们成功创建了20个省级、61个**市级美丽乡村,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并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我们还建成了272个“垃圾不落地”试点村,开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模式。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为我们今天发起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就在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当前,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地方“重整治、轻管护”“重建设、轻长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顽固性、反复性问题,如乱堆乱放、建筑垃圾、飞线乱象、黑臭水体等治理难题尚未从根本上破解;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动参与、自主维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次攻坚行动必须瞄准的靶心、必须攻克的堡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打赢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国之大者”在**的具体体现,是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省委、市委也多次作出部署,要求我们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我们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为民负责。

(二)我们要从发展全局来把握这项工作。 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不仅是百姓的幸福家园,更是我们招商引资、汇聚人才、发展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我们正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有效带动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抓好人居环境,就是抓住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

(三)我们要从民生福祉来推动这项工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是来源于空洞的口号,而是来源于门前屋后的干净整洁,来源于呼吸的清新空气,来源于房前屋后看得见的绿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最高标准,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全面攻克人居环境领域的顽瘴痼疾

这次攻坚行动,要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着力攻克哪个环节。要对照修改完善后的“一县一策”实施方案,拿出硬核措施,打好歼灭战和组合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