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以“四下基层”实效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县委书记在全县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以“四下基层”实效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文库集
县委书记在全县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以“四下基层”实效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工作推进会议,核心任务是以“四下基层”为抓手,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其生命力在于驰而不息的落实。“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发展难题、锤炼过硬作风的重要法宝。这两者精神内核高度契合,都要求我们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宗旨,检验作风成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用好“四下基层”这一利器,是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路径,也是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深刻把握”四下基层”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同源共向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重要要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推进作风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二者在价值追求、核心要义、实践路径上高度契合,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

(一)溯源历史,感悟”四下基层”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初心原点

从历史维度看,”四下基层”和中央八项规定都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就是为了推动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就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可以说,二者都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承载着我们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二)对标要求,找准”四下基层”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融合基点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四下基层”则是落实这些规定的具体实践路径。比如,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对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要求的细化和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把”四下基层”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推动二者在目标任务上相互呼应、在方法措施上相互融合、在工作成效上相互促进,使作风建设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三)立足实际,明晰”四下基层”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实践切点

当前,我县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调研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有的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的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等。”四下基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抓手。我们要通过”四下基层”,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要把”四下基层”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提升能力,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以”脚步丈量”取代”车轮打转”,推动调研下沉在”深、实、细、准、效”中见真章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四下基层”首先要求我们把调查研究下基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在调查研究中掌握真实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放下”架子”,带着”诚心”下基层,让调研”深”下去

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必须放下干部的”架子”,以普通群众的身份融入基层。要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不能只去条件好、亮点多的地方,更要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调研,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比如,我们在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不能只看示范村、样板村,还要到偏远村、薄弱村去,了解那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提供依据。

(二)扑下”身子”,带着”问题”下基层,让调研”实”起来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导向的调研就是形式主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下基层。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确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做到调研情况真实、数据准确。要通过调研,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针对我县部分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我们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villages开展调研,了解水源水质、管网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三)迈开”步子”,带着”方法”下基层,让调研”细”致化

调查研究要注重细节,讲究方法。要采用多种调研方式,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全面了解情况。要深入分析问题,从细节中发现本质,从现象中找出规律。要注重调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仅要了解单个问题,还要把握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要深入了解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同时,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把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推广,把调研中提出的对策建议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

(四)开动”脑子”,带着”责任”下基层,让调研”准”起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