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同志一行,顶着大雨,实地走了中心城区几个内涝点、东河行洪点,也看望了坚守一线的同志们。在隆阳区下村立交桥下,积水没过半个轮胎,车辆艰难涉水;在青华海西湖片区,看到部分排水口仍有杂物堵塞;在东河行洪关键节点,河道内违规搭建的临时工棚虽已大部分清除,但仍有零星残余,影响行洪断面。这些画面,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当前,全市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容不得丝毫懈怠。今天我们召开这次视频调度会,就是要对防汛减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把弦绷得更紧,把责任压得更实,把工作抓得更细,确保安全度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入汛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积极应对,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岗位、辛勤付出,防汛减灾各项措施落实总体有力,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已进入防汛最关键、最吃紧的阶段,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三)部分干部思想防线有所松懈。 一些同志对当前极端天气的突发性、破坏性认识不足,认为“年年防大汛,年年无大灾”,存在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个别地方和部门责任落实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值班值守制度执行不严格,信息报送有时不够及时、准确、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够彻底深入。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紧张起来、行动起来!要深刻认识到,防汛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任何一丝疏忽、一点闪失,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在防汛领域的表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部署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坚决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落实落细防汛减灾各项措施
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拧紧防汛减灾责任链条。 防汛减灾是系统工程,更是责任工程,责任不落实,一切等于零。一要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严格执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是防汛减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从我开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都要带头落实联系县(市、区)防汛工作制度。县、乡、村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把防汛减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调度、亲自解决重大问题。二要落实落细部门监管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水利部门要突出抓好江河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自然资源部门要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住建部门要重点抓好城市排水防涝和建筑工地安全;交通运输部门要确保道路畅通和运输安全;电力、通信等部门要保障“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三要层层传导基层主体责任。要把责任压实到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到组、到户、到人。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和骨干包户的“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风险点、每个隐患点、每个受威胁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四要严格执行战时纪律。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畅通、人员在岗、响应迅速。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离岗现象。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二)强化隐患排查,坚决筑牢风险防范第一道堤坝。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要抢在灾害发生前,把风险隐患查清楚、改到位。一要开展拉网式排查。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聚焦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点、江河险工险段、水库水电站、尾矿库、危旧房屋、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在建工程、交通干线、桥梁隧道、地下空间、电力设施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立即组织开展新一轮全方位、立体化、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二要建立动态化台账。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明确隐患类型、具体位置、威胁范围、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动态化更新。三要实施精准化整治。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对能够立即整改的,要迅速整改到位、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度汛方案,落实监测预警、转移避险等临时保安措施,并明确主汛期后的根治方案和时间表;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限期销号。特别要加快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东河行洪障碍清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关键工程的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四要加强常态化巡查。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要增加巡查频次,落实专人盯守,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和夜间,必须加密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强化监测预警,牢牢把握防灾避险的主动权。 精准及时的预警是有效避险的前提,必须把监测预警的“最先一公里”和响应行动的“最后一公里”贯通起来。一要提升监测预报精准度。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汛情、险情、灾情发展,加密会商研判频次,充分运用雷达、卫星、自动监测站等现代化手段,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特别是对局地突发性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要力求精准到乡镇、到村、到具体风险点。二要严格落实“1262”机制。这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硬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硬抓手。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雨落区并发布预警提示,提前6小时预报具体落区并发布预警,提前2小时发布精细到乡镇的强降雨预警。每一次预警发布后,都要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三要打通预警响应“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发布后,关键在于有人“叫应”、有人“答应”、有人“行动”。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组-户”的预警信息传递“叫应”机制,明确各级各类责任人的“叫应”职责和响应动作。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山洪灾害预警员、水库巡查员、村组干部等关键人员,必须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位、确认反馈到位。要综合运用应急广播、高音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短信、微信等多种手段,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覆盖到每一户、每一人,特别是偏远山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四要形成工作闭环。要建立“监测-预警-叫应-响应-行动-反馈-核实”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预警发布后,要立即跟踪核查“叫应”是否成功、响应是否启动、措施是否落实、人员是否转移、险情是否排除,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和责任链,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处置高效。
(四)强化应急准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要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一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市、县、乡、村各级预案,以及各行业、各重点部位的专项预案,都要根据当前汛情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动态修订完善。预案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战性,特别是要细化不同响应级别下的指挥体系运转、部门联动协作、队伍物资调派、群众转移安置、抢险救援实施等关键环节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预案能用、管用、好用。二要建强应急救援力量。统筹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驻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专业抢险队伍(如水利、电力、通信、交通等)、社会救援力量和基层民兵队伍,形成“拳头”力量。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灾情,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特别是复杂环境下的抢险救援、人员搜救、应急排涝等科目,提升协同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要赋予地质灾害监测员、风险排查员和村组干部在紧急情况下的先期处置权和临时指挥权,确保在通讯中断、道路受阻等极端情况下,基层能够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三要备足抢险救援物资。全面清点核查现有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如编织袋、砂石料、救生衣、冲锋舟、抽水泵、发电机组、照明设备等),及时补充消耗、更新老化物资。要根据风险分布情况,科学预置物资装备,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如腾冲界头、龙陵龙江、昌宁柯街、施甸姚关等地质灾害点密集区,以及主要江河险段附近),要提前把物资储备到一线、到点位,确保一旦需要,能快速调拨、就近使用。要落实好大型机械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和社会物资的应急征用机制。四要畅通应急交通通讯。交通、公路部门要加强对国省干道、县乡公路、桥梁隧道等的巡查维护,特别是易发生塌方、滑坡、水毁的路段,要备足抢通力量,确保救援通道畅通。通信、电力部门要全力保障防汛指挥体系和重点区域的通信、电力畅通,配备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等备用手段,确保极端条件下信息不中断、指挥不中断。
(五)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各项工作。 防汛减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并非全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弹好钢琴。一要坚决做好人员转移避险。这是防灾减灾最有效的手段。要坚决落实“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转移指令必须坚决果断,不能犹豫不决、贻误战机。要提前规划好转移路线、安置场所(如学校、村委会、安全民居等),落实好安置点的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等措施,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对转移区域要实施有效管控,严防灾害风险未解除前群众擅自返回造成伤亡。二要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部门、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高频次、全方位宣传普及防汛避险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和预警信号含义。要及时、准确、权威发布汛情、险情、灾情信息和工作动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凝聚全社会共同防灾减灾救灾的正能量。三要统筹抓好“多防”工作。在全力抓好防汛防地灾的同时,必须同步抓好其他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溺水:教育、水利、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水库、池塘、河流、沟渠等重点水域的管理和巡查,特别是暑期学生安全,严防溺水事故发生。防交通事故: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雨天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易积水、易塌方路段加强警示和疏导。防食品中毒:市场监管、卫健部门要加强汛期食品安全监管,防范因食物污染、变质引发的中毒事件。防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信等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汛期安全生产措施,特别是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防地震次生灾害:虽然当前重点在防汛,但也要保持地震监测预警和防范准备。四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公安部门要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严厉打击借汛期造谣滋事、哄抢物资、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秩序井然。发改、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保障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卫健部门要严密防范灾后疫情,做好医疗救治准备。
同志们,防汛减灾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当前,大战大考就在眼前。全市上下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实战状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以“严、紧、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枕戈待旦、严防死守,全力以赴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确保江河安澜、城市安全、群众安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