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代表区政法系统,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交流发言。近年来,我区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区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制度性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区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
(一)以制度创新破除发展壁垒,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率先构建 “1+N”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出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十项承诺》等 * 项制度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针对政策空转选择性执法等顽疾,创新建立政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会商解决跨部门涉企难题;特别在行政执法领域突破性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从重点行业遴选 * 名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专业监督队伍,通过伴随式执法案卷评查企业回访等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制度实施以来,累计纠正违规检查、重复处罚等不规范执法行为起,清理废止滞后于改革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 件,推动建立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清单,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二)以精准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全周期惠企生态链。 我们转变服务理念,推动政策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升级。创新建立法治惠企政策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整合分散在 * 个部门的 * 项涉企政策,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分类形成 “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阶段政策包,依托智能化企业服务云平台实现政策一键匹配免申即享。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法院与金融监管部门共建法银联动机制,创新“司法+征信数据”共享模式,通过和解重整、信用修复等举措帮助 * 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挽回经济损失 * 亿元。聚焦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白名单制度,对 * 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侵权案件优先办理等 VIP服务,推动知识产权维权周期从平均 * 天压缩至 * 天,相关经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
(三)以立体监督倒逼责任落实,筑牢营商环境防护网。 我们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督体系,以刚性约束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建立 “三位一体”监督矩阵,人大政协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式专项视察,组织代表委员沉浸式走流程、找堵点,形成 * 件高质量议案提案;纪委监委实施清风护企行动,开通涉企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对吃拿卡要、庸懒散拖等问题直查快办,去年立案查处 * 起典型案例;政法系统开展百日执法规范专项行动,通过案件评查、飞行检查整改 * 类共性问题。创新预警机制,对涉企案件实行一案一码全流程追踪,超期未结案件自动亮灯督办,推动涉企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从 * 天缩短至 * 天。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去年企业好评率达 * %,办事不求人正成为本区最鲜明的营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