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凝心聚力干事业,坚持高标定位争一流,坚持刚性执行抓落实,勇于“挑重担”,敢于“啃硬骨”,善于“打硬仗”。
2.秉持“走遍千山万水”的全球视野,发扬“想尽千方百计”的创新思维,倡导“说尽千言万语”的协作意识,弘扬“吃尽千辛万苦”的坚韧毅力。
3.拓展“站位高远”的视野格局,构建“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强化“先立后破”的转型理念,敞开“大气包容”的开放胸怀,涵养“价值认同”的城市文化,拿出“专业务实”的争先劲头。
4.强化动能培育,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做强主引擎爆发力、主赛道驱动力、主平台支撑力,加快新兴动能“集链成群”、优势产业“向新而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5.强化空间支撑,打造集聚孵化高地,深挖潜力抓扩面,聚焦产业抓招引,青年导向抓环境,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
6.高位统筹推动,强化齐抓共管,建强组织领导“指挥链”,提升工作推进“执行链”,完善实绩导向“考核链”,构建精准匹配“政策链”。
7.抓落实事不过夜、争项目永不放弃、解难题不遗余力。
8.强化市场主导,提速产创深度融合,壮大矢志创新的企业梯队,推动需求牵引的科研攻关,深化面向一线的科技赋能。
9.强化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引才育才和平台建设双向奔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0.激活基础研究“创新链”、锻强创新发展“人才链”、夯实科技成果“转化链”。
11.聚焦开放包容,构建“重协同、强融入”的开放格局,打造“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通道,强化“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功能,营造“聚内外、赢口碑”的开放生态。
12.战略机遇的叠加期、实力跃升的关口期、城市蝶变的加速期、动能转化的提质期、开放效应的放大期。
13.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产业培育拼出贡献度,文旅融合扩大显示度,环境面貌更显辨识度。
14.步步为营做强实业根基,久久为功提升创新能力,持之以恒打响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15.在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在科技创新中一马当先。
16.攀登高质量发展这座“青山”,必须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没有什么比抓好科技创新更能激发活力,也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传递信心。
17.“谋”好企业难题破解招,“解”好企业要素心头事,“开”好企业公平竞争门,“织”好企业法治保障网,以“温暖营商”温暖天下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