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政府报告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聚焦市委 “八个走前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城市目标定位,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布局,主攻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核心旅游景区,培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1家,有旅行社29家、服务网点30余家,星级宾馆20家,乡村旅游接待点300多家,星级农家乐80余家,“三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今年1-5月接待游客387.6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5%;实现旅游收入37.08亿元,同比增长30.12%。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景区打造为重点,增强文化旅游吸引能力。 先后实施的西植物园等景区配套项目,已成为某某旅游的热点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大幅度攀升。三宝景区建设世界天宝中心、大西北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三大中心”,承载展览、度假、旅游、餐饮、购物五大功能,目前丝路天宝·中国观赏石景园和皇家赏珍馆已开放,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湿地景区按照“湿地长卷·醉美某某”的构想,全面完成湿地景区规划设计,建成了湿地景观大道,实施了花城湖、清水河、六分西湖湿地景区建设工程,策划了航天大世界主题公园等文旅项目,目前正在招商融资、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湿地大景区格局。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基础。 强抓国家和省市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丝路花旅露营地、民族族特色村寨、古树玫瑰园、玉泉山庄特色餐饮街区、中所沟特色农家饭一条街、民俗博物馆、四坝海子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今年重点实施天宝根艺馆、结晶石地宫、太岁宫二期、四坝海子二期等项目,配套建设湿地景观大道节点驿站及水利风景区、六分西湖道路及木栈道、银果观光花海、清水河环湖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969”文化艺术创意园、洪水河及马营河大峡谷徒步探险、西汉酒泉胜迹历史文化大景区、飞天部落旅游度假区、西汉文化影视基地建设及《霍去病西征》电视剧拍摄、北大河景观廊道、清水河内陆湖漂流项目等项目正在对接洽谈、积极招商。
(三)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围绕东三县全域旅游发展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特色小镇、专业旅游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坚持高起点、高站位谋划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率先编制完成了《某某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全域旅游视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制定了《某某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玉酒泉文化旅游小镇规划编制已完成,某某等特色小镇规划正在加紧修改完善。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步伐,泉湖镇泉湖村、铧尖镇小沙渠村被定位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西洞镇西洞村、金佛寺镇观山口村、泉湖村永久村创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按照 “乡乡有特色、月月有节会”的思路,策划举办了“赏祁连雪景、游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清水“腊八节”、金佛寺杏花节、西洞桃花节、铧尖荷花节、下河清西瓜节、三墩辣椒节等特色旅游节会。培育了战辉蜂蜜、阿索辣椒、冰川珍珠小米等一批旅游商品。立足打造户外运动之都,举办了湿地大道四季徒步、“穿越戈壁·走进花城湖”徒步、洪水河徒步挑战、马营河探险等品牌赛事活动。
(四)以智慧旅游为驱动,扩大文化旅游影响范围。 按照 “旅游+”发展战略,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在酒泉高铁南站、G30出入口、西汉酒泉胜迹等四个交通枢纽和六个重点景区设立移动基站,对游客出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将基础服务能力提升与智慧宣传相结合,有效整合全区对外推介宣传资源,充实“一部手机游甘肃”、酒泉旅游电子导览图等线上宣传推广平台相关内容,制作东三县旅游指南、《周末去哪儿》旅游掌中宝等宣传资料,形成了立体宣传网络。将印象某某精品旅游线、田园风光休闲旅游线、戈壁徒步挑战旅游线等8条旅游线路,通过外出推介及智慧旅游平台宣传,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在各大商场、超市设立某某特产专营区,开展了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等“十进”活动,满足游客旅游购物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