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觉醒激发强大斗志。在日本侵略的铁蹄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全体中华儿女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地域,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这种民族觉醒,使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无论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还是后方积极支援抗战的民众,都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投身到抗战洪流中。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武器装备,农民踊跃缴纳公粮,学生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海外侨胞捐款捐物,归国参战。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
(二)统一战线汇聚磅礴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倡导、推动并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广泛团结,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各抗日力量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策应,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社会阶层,都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广泛的团结与合作,汇聚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磅礴力量,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有力地推动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三)坚韧不拔支撑持久抗战。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中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长期抗战。面对装备精良、凶残残暴的日军,中国军队和民众毫不退缩。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无论是物质匮乏,还是人员伤亡惨重,都没有动摇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在敌后根据地,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自给自足,坚持长期抗战。在正面战场,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中国能够在长期的战争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逐渐扭转战局,为最终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四)国际合作助力抗战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合作。苏联、美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和物资支持,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抗战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与世界各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这种国际合作,壮大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使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五)战略决策引领抗战方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全面抗战路线强调人民战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抗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国情和战争态势,指出中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赢得胜利。这一战略决策,使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导,避免了盲目性和急躁情绪,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抗战斗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消耗和削弱日军力量,最终实现抗战胜利。
三、以“鉴往知来启新程”的智慧,探寻抗战精神传承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探寻抗战精神的传承路径,将其融入到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中,激励我们不断开拓进取,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贡献力量。
(一)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在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将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视为最高职责。时刻牢记国家利益至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热爱。
(二)传承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毫不畏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种斗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比如,在粮食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市场波动、农民售粮难等问题;在物资储备管理中,可能会面临仓储设施老化、技术更新等难题。我们要传承抗战时期的斗争精神,勇于直面这些困难,敢于啃“硬骨头”。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攻克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团结协作,凝聚工作合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建立,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中,团结协作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局内部各科室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从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科室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如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保障粮食源头质量,与财政部门协调资金支持,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做好应急物资调配等。只有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各项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工作效能。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在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等方面相对落后,但通过不断创新战术战法,如开展游击战、地道战等,有效打击了日军。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同样是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关键。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实时监测、精准管理。同时,在仓储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广绿色储粮技术,优化储备布局,提高储备效能,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以“守土尽责保粮安”的担当,落实粮储工作使命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切实履行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贡献力量。
(一)强化粮食储备管理,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粮食储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的管理。一是确保储备数量真实。认真落实粮食收购、轮换计划,加强对库存粮食的清查盘点,防止出现虚报、瞒报库存数量的情况。二是保障储备质量良好。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环节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标准,定期开展粮食质量检测,确保储备粮食符合质量要求。三是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加大对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和设备,提高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关键时刻“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二)加强物资储备调配,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一是优化物资储备品种和结构。根据商丘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合理确定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重点加强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等的储备。二是完善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的采购、储存、轮换、调配等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流程,确保物资储备管理规范有序。三是提升物资调配效率。加强与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高效的物资调配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资储备的实时监控和快速调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将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三)严格市场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对于保障粮食市场稳定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制度,打击无证收购、压级压价等违法行为,保护种粮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对粮食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粮食质量、卫生安全的检查,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三是加强对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粮食经营者如实报送粮食经营数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依据。通过严格市场监督检查,维护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市场稳定运行。
同志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史诗。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岗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