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公司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企公司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文库集
国企公司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近日,某国企举行2024年专题党课,集团公司总经理作了题为《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党课。

国企公司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总经理 **

同志们:

***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科技创新理论经实践印证后的再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伴随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过程。当下,新旧动能转换,要加快整合科技资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上新台阶、未来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业振兴,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具象和现实体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则是科学技术在产业中该应用的具象和现实体现,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我国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颠覆性创新、源头创新逐渐涌现,产业界对创新的承接尤为重要,必须考虑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指明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先机,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但应当注意的是,不是任何的创新实践或科研成果都可以形成新质生产力,只有经过生产和社会检验的生产力才是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导源自于产业的创新;另一方面,创新成果要服务产业发展、培育新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振兴。

二、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需要顶层设计和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

近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科技投入力度空前,十年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2012年的1万亿元到2022年的突破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全社会研发经费结构持续优化,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2000 亿元大关,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嬴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然而,科技创新外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如科技资源分配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评价还需进一步深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力度及深度仍要加强等。中央科技委员会的组建更有助于从最高层组织和调动“举国之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决策效率与政策执行力,为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了保障。可以预见,国家将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沿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下功夫,在重大专项、牵头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上加大投入。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

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且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其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

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产业的强势崛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