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 二十 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共 XX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围绕文旅产业升级深化改革,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在培育消费新场景新增长点上有新突破。” XX 市生态气候环境宜居,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田园风光优美,旅游要素多元,具备发展 旅居康养产业 的基本条件。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 旅居康养产业 发展,聚焦打造“有一种叫 XX 的生活” XX 样板,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学”一体化服务水平,打响“旅居 XX ”新品牌,打造 文旅产业 升级版,为 XX 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 XX 市发展 旅居康养产业 面临的困难
(一)系统规划不强,地区间联动不足。 各地各部门缺乏推进 旅居康养产业 发展的专题性规划和实施方案,对 旅居康养人群 吃、住、行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政策 考量 ,发展 旅居康养产业 停留在各地区零星的实践探索阶段,未形成“旅居 XX ”品牌。游客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且麒麟区最多,占 65 %以上,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市、区)不足 5 %。凤凰谷、彩色沙林、大海草山、九龙瀑布、尼珠河大峡谷、珠江源等风景区未能形成联动,景区未实现互相推荐,未能形成旅游精品路线相互引流。市—县(市、区)—景区三级旅游集散体系不健全,城区至景区、景区至景区的“最后一公里”未全面打通。
(二)产业价值链短,经济带动效应不显。 当前呈现“旅居为主、低层次消费”的特点,旅居平均时间为 30 天,最长为 100 天,最短为 7 天。到 XX 旅居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60 岁以下的占 20 %左右, 60 ~ 70 岁的占 70 %左右, 70 岁以上的占 10 %左右,老年群体消费欲望不高、消费能力较低, 40 %左右的旅居人员租住居民自建房, 43 %左右的自己买菜做饭, 73 %左右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景区、广场和公园,人均每天吃住用等所有消费只有 50 元左右。缺少拉动需求、引领消费升级的业态,消费场景单一、附加值低,高端旅居 康养产品 和服务欠缺,集休闲、体验、医药、养生、健身于一体的“一站式”旅居 康养产品 欠缺,对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产品业态开发单一,拳头产品不多。 现有旅游产品仍以传统休闲观光类为主,特色化的产品和特色服务丰富程度不足,旅游产品品种单一,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少,难以深层次地留住游客。师宗县共有 3 个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和 2 个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其他景区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体验性项目严重缺乏。 爨 文化中被开发出来的文 创产品 较少,除 爨 体书法外,其他 爨 文化产品少有人知,未能开发出 爨 文化剪纸、明信片、摆件等游客便携易购的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
(四)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满足游客短期居住的精装修、小户型、配置全、环境好的房源较少,公寓型酒店、度假型酒店、老年公寓等供给不足;一些针对旅居游客改扩建的社区居民自建房、民宿等规划不合理,设施配置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封闭式小区的房东大多不愿为旅居游客提供房屋短租服务;少数宾馆、酒店硬件设施差,对外省(区)游客个性化服务意识薄弱;房地产市场在售的小区商品房在面积、户型、设施等要素上与旅居游客购房需求不匹配。同时, XX 市的很多景区景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开发程度较低、品质不高、设施设备不完善、产品 业态不丰富 、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旅游商品供给普遍存在种类不够丰富、包装设计不够精致,食品、果蔬类产品携带不方便,本地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不高。
二、推进 旅居康养产业 发展,打造“旅居 XX ”品牌的建议
(一)加强“旅居 XX ”宣传推介引导。 旅游和旅居具有相通之处,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文化风情、好吃好玩 好逛等吃住 行游购娱要素。但是,从旅游到旅居,是从一次性消费到重复性消费、从短期旅游收入到长期旅居收入、从旅游门票经济到旅居综合性收入、从走马观花式旅游到沉浸式体验旅居的巨大变化。要树立“旅游旅居”的“引进来到留下来”的新观念,转变“我为主到客为主”的“主观性走心式”的新理念,整体策划、统一营销、精准推送,扩大“旅居 XX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