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2025年度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 2025 年度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 2024 年工作成效,部署 2025 年重点任务。妇女儿童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委员单位密切协作、攻坚克难,推动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新进展。但也要清醒看到,新时代妇女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我们仍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 2024 年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 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我们深入实施 “巾帼健康行动”,完成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28 . 6 万人次,筛查覆盖率达 92 %,较上年提升 5 个百分点;建成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3 个,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6 . 8 / 10 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 儿童教育公平取得突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15 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1 %,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高至 89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8 . 5 %。 三是 妇女创业就业成效显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4 . 2 亿元,扶持女性创业者 6800 人,培育省级以上巾帼示范基地 12 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达 47 . 3 %。 四是 权益保障网络不断织密。建成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3 个,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接听妇女儿童求助来电 1 . 2 万次,办结率 98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成效评估显示,告诫书发放量同比增长 32 %,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率提升 25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委员单位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短板弱项。一是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县域间孕产妇死亡率相差 3 倍,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覆盖率不足 60 %,与主城区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 新型侵害风险日益凸显。网络诈骗、校园欺凌、新型毒品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呈上升趋势, 2024 年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同比增长 19 %。 三是 基层服务能力亟待加强。乡镇(街道)妇联专职工作人员配备率仅 72 %,村(社区)儿童之家常态化运营率不足 50 %,部分基层工作者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新修订条款掌握不熟。 四是 社会参与度仍需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妇女儿童公益项目比例不足 15 %,慈善组织设立妇女儿童专项基金数量仅占全市基金总数的 8 %。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妇女儿童工作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更强的紧迫感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妇女儿童工作的新要求。 从国家战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从群众期盼看,随着生育政策调整,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激增,但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数仅 2 . 1 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技术变革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为妇女儿童工作赋能的同时,也带来算法歧视、网络沉迷等新挑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 2025 年妇女儿童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聚焦健康服务,筑牢妇女儿童生命安全防线。一是 实施母婴安全提升工程。建立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联动机制,完善高危孕产妇 “五色”分级管理,确保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 95 %以上;推进 0 – 6 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全覆盖,建立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二是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妇女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每个区县至少建设 1 个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培训专业心理咨询师 200 名。 三是 加强健康科技创新应用。推广 AI 辅助宫颈癌筛查技术,试点建设 5G +妇幼健康远程诊疗平台,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二)聚焦权益保障,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一是 强化法治保障。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地方实施细则立法,建立性侵未成年人案件 “一站式”取证中心 5 个,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现学校、医疗机构报告率 100 %。 二是 织密关爱网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 “代理家长”制度,确保结对帮扶率 100 %;实施“春蕾计划”升级版,将困境女童助学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 3000 元。 三是 创新治理模式。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联防联控机制 ,整合公安、法院、妇联数据平台,实现侵害线索实时共享、分级处置;开展网络空间清朗行动,严打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诱导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三)聚焦发展环境,激发妇女儿童创造活力。一是 拓展妇女就业创业空间。实施 “巾帼创新创业三大行动”,设立 5000 万元女性创业专项基金,打造巾帼电商直播基地 20 个,培育 “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 30 家;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确保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空间不受限。 二是 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50 个,试点推广 “ 1 米高度看城市 ”适儿化改造,新增公共场所母婴室 100 个;实施 “双减”政策提质增效工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总量控制在 1 . 5 小时内。 三是 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 “百万家庭共成长”计划,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 500 名,打造市级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30 个;推广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家庭养老后顾之忧。

三、强化担当、凝聚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委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2021 — 2030 年)》目标任务,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重要内容,实行“纲要-规划-年度计划”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重点指标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督办机制,对连续两年未达标的单位实施约谈,并将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建立涵盖 45 项核心指标的动态监测数据库,每季度发布 “红黑榜”,对排名末位的 3 个区县实施专项督导。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妇女儿童发展状况年度评估,形成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数据说话”的立体化考核体系。

(二)创新工作方法。 推广 “互联网+政务服务” 模式,建设市级妇女儿童服务大数据平台,整合教育、医疗、社保等 20 类数据资源,开发 “妇儿服务地图”“政策计算器”等智能应用,实现“一网通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妇女儿童服务项目,重点培育儿童心理疏导、单亲妈妈帮扶等专业化机构 20 家。加强区域协作,与周边省市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跨区域联动机制,联合开展 “护苗”专项行动,建立跨省户口迁移、入学接续等“绿色通道”。试点建设“数字家校共育”平台,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家教指导服务网络。

(三)营造浓厚氛围。 开展 “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主题宣传,选树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集体) 100 个,举办 “最美家庭”故事巡讲 50 场,推出《巾帼榜样》系列纪录片,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加强科研支撑,设立妇女儿童发展研究课题 20 项,联合高校建立 “妇女儿童发展研究院”,重点攻关出生缺陷防治、儿童近视防控等技术难题,力争形成 3 – 5 项可推广的科研成果。强化国际交流,举办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国际论坛”,邀请联合国儿基会专家、国际儿童友好城市代表来渝交流,发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庆倡议》,提升我市妇女儿童工作国际影响力。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共建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培养专业人才梯队。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妇女儿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开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