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在局党组(扩大)会议暨2025年度第一次业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暨2025年度第一次业务工作例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刚才,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汇报了2025年工作计划,分管领导作了点评,讲得都很具体、很到位。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方面意见。

一、充分肯定2024年工作成效,坚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决心

过去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是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我们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三源”协同治理,完成10家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200辆,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8.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3%,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成1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提 标改造 工程, 国考断面 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完成20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环评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全年审批 项目环评文件 186个,涉及投资总额超500亿元。二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编制全市 碳达峰实施 方案,推动3家企业纳入全国 碳市场 交易,完成10个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4.2%。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工程,完成湿地修复800亩,矿山生态修复1500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

(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一是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修订《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开展“利剑斩污”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6起,罚款金额同比增长30%。二是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空气质量超级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等12个监测点位,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 网络,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 监控全 覆盖。三是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举办“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30场,招募“生态环保志愿者”2000名,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2%。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结构性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比仍较高;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三是生态环保队伍能力建设还需加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短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着力破解。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治气、稳水、固土、防风险、强能力”五大任务,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市域”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三大战役”,确保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二是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完成20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建成3座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确保国考断面 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三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完成15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以更大力度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实现环评审批“一网通办”,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二是推动绿色转型。编制全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完成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育省级绿色工厂3家,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湿地修复1000亩、矿山生态修复2000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以更实举措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法治保障。修订《市大 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雷霆行动”专项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提升监测能力。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整合空气、水质、土壤等监测数据,实现“一网统管、 一 屏可视”。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新污染物治理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装备。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保障

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建设,筑牢忠诚之魂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二是严明政治纪律。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三是扛 牢政治 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形成“大环保”格局。

(二)强化队伍建设,锤炼担当之能 一是提升专业能力。开展“生态环境大讲堂”“业务技能大比武”等活动,组织干部参加生态环境执法、监测、应急等专题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200人次。二是激励担当作为。健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对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强化廉政建设,绷紧纪律之弦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定期开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二是加强监督执纪。紧盯环评审批、执法监管、项目资金等重点领域,开展“小微权力”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三是涵养廉洁文化。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同志们,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市域 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