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镇围绕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全镇党的建设,提升了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以农业产业化推进了乡村振兴进程。
**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多年来,该镇致力于发展蓝莓、藤稔葡萄、蜜梨等特色种植业,并初现成效,60%的农民党员通过特色种植带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由于生产分散、投入单一、技术封闭和盲从市场等原因,几大产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党员富了,如何发动他们带领群众致富?镇党委及时总结研究,结合外地成功经验,决定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创办一种由党组织引导、党员能人领办、群众自愿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即“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由党员能人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创办联合体的过程中,该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坚持标准,选好领办人。镇党委通过调查摸底,建立了“党员能人库”档案,从中选出了**名在产业发展中有影响力、在群众中有号召力、在工作中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确定为领办人,颁发了“领办资格证书”,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二是双向选择,吸引帮带户。由领办人和群众根据各自的产业发展和实际情况,进行相互选择,自愿组建成联合体。目前,全镇已组建起各类联合体**个,涉及蓝莓、葡萄、蜜梨、蚕桑等8个产业,主要模式有户户联合型、龙头企业型、供销一体型、资金联合型、村户管理型,参加经济联合体的农民达**余户,占全镇在村经营农户的30%,其中党员干部**人,占全镇农村党员干部62%。三是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联合体内部建立了规范的合作章程、议事规则和内部帮带制度,明确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均由成员大会决定,一人一票。四是多措并举,搞好配套化服务。镇党委成立了联合体工程指导办公室,出台了扶持联合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流转、项目引进、经营许可、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了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中心,规定各联合体凭领办人资格证书可申请贷款担保。2024年,共发放担保贷款**余万元。同时,在最具优势的蜜梨、蓝莓、葡萄等产业中建立了协会和协会党支部,负责为联合体搞好市场预测、开展技术服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一年来,共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余人次,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多个。
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模式,顺应了农业滕飞、农民增收的需要,顺应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工作对接共振的需要,较好地实现了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发动群众等方面优势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优势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个体向群众转变,改变了农民在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党员群众依托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在合作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致富本领,拓宽增民渠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全镇发展形成蓝莓、蜜梨、藤稔葡萄、山羊、种猪等*个特色产业,形成专业村、组*个。其中蓝莓、蜜梨、葡萄三个产业迅速壮大上规模,成为该镇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随着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不断提高,逐步延伸产业链,向集约化推进。该镇的蓝莓生产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年实现产值**万元,人平创收近*万元。
(二)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建立价格同盟、培育经纪人、建立销售网络、发展专业市场、进行深度加工等措施,使农民主动、积极地面对市场,使农产品走上产业链卖得出、卖得好。同时,联合体采取组织引、能人带、及时送、逐个帮等方式,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2024年,全镇参加联合体的农户增收达到*元,分别比全镇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高出*元、*元。与此同时,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破除了“等靠要”、“听天由命”、“小富即安”的思想,发展经济的意识和紧迫感增强。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互助意识,联合体中有*人被列为乡土人才。
(三)推动了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 党群经济联合体的创建,使乡村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转变,村党员干部领办联合体,镇干部工作与联合体挂钩,使他们从一般应付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寻找信息、开拓市场等工作上,改进了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凝聚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该镇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乡镇党委,90%村支部达到一类村标准。*年,联合体内共有*名成员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名党员被选拔到村组干部岗位。
三、几点启示
农村要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关键。**镇创办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作法,为我们探索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科学定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和许多地方一样,由于定位不准,**镇在组织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历了对市场跟风冒进、行政干预过多、结构调整频繁的盲目期,群众在行政指挥棒的作用下,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自主生产的余地,结果往往是增产不增收、种什么什么不挣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农民的愿望,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农民两头都有怨言。前车之鉴,可以明理。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切违反市场规律的作法都要失败,一切不符**场需求的产品都要被淘汰。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摆正自己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位置,坚持做到搭台而不唱戏、扶持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引导而不决策,更多地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等手段激活生产要素,引导农民用经济手段应对市场的挑战,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激发,才能使农民摸准市场的脉搏,顺应市场的发展。
(二)找准载体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所在。 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党员能人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大多都有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但是他们又往往苦于缺乏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和方式,感觉自己在带领群众致富中有劲使不上,有忙帮不上,仅能在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扶助,实际上这种扶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救助,只能帮助救助对象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种好的活动载体,农村党员在带领农民致富中便难以有所作为。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党员发挥带富作用找准活动载体,帮助他们搭建好舞台,使他们能够“英雄有用武之地”。**镇这种由党组织搭台、党员唱戏、党员和农民群众都得实惠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三)提高“双带”能力是使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 农村党员是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当前,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镇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员只有自己在产业发展中比较成功,带头致富,成为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典型,才会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同时,党员还要有较强的带富能力,如能组织、善协调、懂管理、肯奉献等,才能团结和吸引到更多的群众,从而把他们组织起来,走产业化民发展道路,带动他们共同富裕。因此,要实现农民的群众的共同致富,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和现代化电教设备,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党员的致富本领,支持他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起带头作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党员加紧学习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拓宽他们的带富思路和视野,提高带富素质。要加强农村党员的宗旨教育,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民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农民想干而不会干的时候,党员领着干;在农民想干而干不了的时候,党员帮着干。只有这样,党员才能成为群众身边不可缺少的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