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护理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自豪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第113个“5.12国际护士节”。首先,我谨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全院奋战在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默默支持护理工作的家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护理团队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护士是健康的守护者,是生命的摆渡人。从南丁格尔提灯巡房的夜晚,到如今现代化病房的智能监护系统,护理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但“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始终未变。过去一年,面对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全院护理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你们用温柔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用专业的技能抚平患者的伤痛,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无论是急诊科的生死时速,还是病房里的日夜坚守;无论是手术室的无影灯下,还是社区里的健康宣教,处处都留下了你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你们是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患者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一、回望来时路,砥砺奋进铸就护理辉煌
过去一年,是我院护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护理团队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四大主题,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一,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我们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护理分级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通过开展“一科一品”专科护理特色服务,打造了心血管内科的“心脏康复护理”、肿瘤科的“安宁疗护”、新生儿科的“袋鼠式护理”等一批品牌项目,患者满意度达到98.6%,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在全市护理质量评比中,我院荣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称号,3个护理单元被评为“市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
第二,护理学科建设成果丰硕。 我们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全年选派50名护理骨干 赴国内 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教育等专科护士认证体系,培养市级以上专科护士82名。护理团队主持市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25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2名护士斩获个人单项冠军,充分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养。
第三,护理人文关怀深入人心。 我们始终坚信,护理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灵的对话。全院推广“叙事护理”模式,通过倾听患者故事、共 情患者 情 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设立“护士心理疏导室”,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关注护士身心健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护理团队主动承担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任务,累计完成接种12万剂次,采样30万人次,用实际行动 践行 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
第四,护理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我们借力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护理管理体系。上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护理文书电子化、护理评估智能化、护理质控实时化。建立“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平台”,对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进行动态预警,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达标率提升至95%。通过实施“磁性医院”认证标准,护士离职率下降至3.2%,护士职业认同感显著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院护理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立足当下时,勇担使命守护人民健康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负担加重,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如何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照护”连续性服务体系,如何发展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特色服务,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另一方面,医学模式转变,患者需求升级,对护理专业能力提出更大挑战。 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更要掌握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科研创新等复合型能力。如何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如何打造“医养结合”“护患共同决策”等新型服务模式,需要我们持续探索。
再一方面,信息技术迭代,管理理念革新,对护理智慧化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引擎。如何实现护理资源精准配置,如何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如何利用智能设备提升护理效率,是我们必须抢占的制高点。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作为、创新突破:
一是要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建设。 聚焦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护理需求,大力发展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延续性护理。加快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开展“网约护士”“居家护理”等新业态,让优质护理资源下沉社区、走进家庭。
二是要强化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专科护士-护理专家”五级人才培养路径,加大高层次护理人才引进力度。深化院校合作,推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打造区域性护理人才培养高地。
三是要优化护理管理运行机制。 探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称评聘制度。完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突出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质量等核心指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四是要强化护理科研创新驱动。 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护理科研平台。重点攻关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三、展望新征程,凝心聚力共创护理未来
同志们,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力开创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要永葆初心,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技术与人文的交融。希望全体护士始终牢记南丁格尔誓言,把患者当亲人,把职业当事业,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要善于换位思考,注重细节服务,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二,要锤炼匠心,做有深度的护理人。 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护理技术日新月异。希望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苦练基本功,钻研新技术。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创新,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技术尖兵。
第三,要坚定信心,做有高度的护理人。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我们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参与 医 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护理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护理品牌。
第四,要凝聚同心,做有厚度的护理人。 护理团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护士成长,落实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政策保障。要健全护士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改善工作条件,减轻非护理工作负担,让护士体面工作、快乐生活。
同志们,护理事业光荣而伟大,护士职业崇高而神圣。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守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祝愿全体护士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