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 “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未来教育发展提出了工作要求、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何立足均衡,突破制约我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优质均衡开好头,起好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近期对全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 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 所,其中小学 * 所(不包含教学点 * 所),初级中学 *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 所,完全中学 * 所,特殊教育学校 * 所。共有教职工 * 人,其中专任教师 * 人。现有小学学生 * 人,初中学生 * 人,特殊教育 * 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 %,残疾儿童入学率为 * %。近年来, * 区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度推进教育改革,全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机制,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共识。 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举全区之力优先办教育、兴教育、强教育。 强化政策引领。 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区 “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2030年)》《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及《 * 市 * 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率先为义务教育发展筑牢了政策基础。 强化资金争取。 先后编制《 * 市 * 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 * 区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 * 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大力推进项目谋划论证,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 2018年至2022年累计争取资金 * 亿元。 强化措施保障。 紧扣教育经费 “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要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20年至2022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到 * 亿元、 * 亿元、 * 亿元,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占区财政总支出的 * %、 * %、 * %。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中心城区无偿划拨 * 亩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二)抓项目,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从教育发展最薄弱环节入手,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高城乡和校际之间均衡化建设水平。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 按照市、区教育一盘棋、一体化发展思路,制定了《 * 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 2022-2030年)》,新建 * 学校,改建、扩建 * ,合并乡镇学校 * 所、撤并村级小学 * 所,区域内学校布局大为改善。 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 严格落实《 * 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加快学校校舍、校园场地、围墙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更新配套,三年来累计建成标准化校舍 * 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馆 * 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 741间,配备课桌椅23900套、多媒体设备1272套、图书36.9万册、实验仪器50套、音体美器材310套,有效满足了日常教育教学需求。 加快信息化进程。 以 “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电子政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微机室196个,购置计算机3106台,小学、初中生机比分别达到5.81:1和6.35:1,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优质数字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了全覆盖。
(三)抓队伍,师资力量持续壮大。 聚焦引进、培养、激励、作风四个关键环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广泛补充教师。 借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免费师范生签约和特岗教师计划,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近三年累计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 658名,全区初中、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2.1和1:13.5。 突出教师培训。 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 “国培”“省培”计划、“一专多能培训”等各类培训,每年人均参训106学时,全区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 健全激励机制。 侧重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待遇落实、培训指标分配上加大倾斜力度,激发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累计评选省、市、区级骨干教师 1118名、学科带头人174名。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有力促进了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安心育人。 锤炼师德师风。 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校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行业形象赢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