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例文】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治已病”不如“治未病”,防微杜渐于当下好过痛心疾首于事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以“事前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管理监督常在,护航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中国组织人事报《未病须常防》)

【典故】 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释义】 意思是,在祸患还尚未兴起时就消除它,在疾病还没有发展成重症之前就治愈它,在无疾患之前就进行预防保健。

【赏析】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善治未病之疾,医病于未成未发时,是“上医”的本事,也可作为党员干部修身行事的箴言。《易经·既济》中讲:“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西汉的司马相如也认为,“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在大的祸患发生前及早预防,纠错正偏,填好“小洞”、防微杜渐,就能避免栽跟头、吃大亏。唐朝名相陆贽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唐德宗曾说他“清慎太过”,他却说:“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日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不虑于微,终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毛病、小恩惠看似小,却能成为一个人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导火线”。祸患常积于忽微。有的党员干部不善治其始,随着职务晋升,不注重约束言行,逐渐由小及大,逾越底线,最后栽了大跟头。治其始就要治享乐之始、 懒惰之始、奢侈之始,切实把好思想开关,将细微之偏差纠治在萌芽状态。

【用法】 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提醒谈话类,侧重强调防范风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补精神之“钙”,常思贪欲之害,筑牢思想之堤,夯实品行之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