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材料

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材料-文库集
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材料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回顾 * 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业兴、 * 兴,工业强、 * 强”,立足新历史阶段,“十四五”期间, * 市将构建以新型磷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工,同步推进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个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实施工业“三增、四强、一改”行动,实现工业增量、增质、增效,通过强保障、强服务、强招商、强协同和深化园区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形成了 * 工业园区、 * 工业园区、 * 工业园区的“一区三园”产业布局,明确了“基础化工北移”“新型矿化一体”的工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新型磷化工为主导,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等成龙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十三五”末, * 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 *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 家。拥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 * 个,高新技术企业 * 个,先后荣获工业领域国家级示范试点 * 个。“十四五”期间, * 主要围绕“工业倍增”目标,奋力实施“三增四强一改”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工业大突破。

抓实“三增”,强内力。 第一,抓增量。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配套产业培育增量。 一是在主导产业上有大突破。 围绕以磷化工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深挖现有企业投资潜力,增产 * 亿元以上。抓增量发挥补链。抓瓮福存量发挥,推动达产满产,增产 * 亿元以上;抓川恒新型“矿化一体”项目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抓现有重点企业(项目)二期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抓钙盐、钙肥等区域优势产品项目建设和产能发挥,增产 * 亿元以上;抓能源项目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抓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磷石膏新型建材项目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抓增量培育延链。抓精细化工产业孵化培育建设,重点发展高效低毒农药、特色医药及中间体、高端染料及中间体以及精细氟、碘化工等,增产 * 亿元以上。 二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有大突破。 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力争到 * 年增产 * 亿元以上。依托 * 研究院和 * 环保城科研优势,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保药剂、菌剂、装备、服务等环保产业。加快推进磷石膏瓷化、磷石膏晶须及废盐提纯等项目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磷、氟、硅、钙、钛、钡、铝等新材料,打造动力电池新材料、大型储能电池装配产业园,推进深圳盛屯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建设,增产 * 亿元以上。 三是在特色食品及配套产业上有大突破。 依托 * 农特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畜禽产品、 * 梨、蔬菜、辣椒等深加工项目,增产 * 亿元以上。围绕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力、轻工等配套产业挖掘增量,推进海创二期、福临二期、光伏电站配套特色农业等项目建设,力争到 * 年增产 * 亿元以上。 第二,抓增质。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更高科技含量、更具含金量的产业集群,提升园区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支持和培育高新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到 * 年,培育高新企业数量至 * 家以上,累计形成发明专利 * 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提升到 * %。培育省级以上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创新平台 * 个以上,总数达到 * 个以上。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增强智力支撑。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教育、住房、生活方面为企业高技术人才做好服务,加强企业人才储备和建设,引进院士 * 名,教授 * 名,博士 * 名。利用 * 研究院、 * 环保城平台,全力推动“政产学研用融”,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大学研究生院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换、市场运营快速形成、经济效益快速显现,企校地多方合作快速有效推进,不断培养工业发展人才。 三是狠抓企业培育,注重品牌引领。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 ** 等龙头带动作用,力争到 * 年培育百亿级企业 * 家,五十亿级企业 * 家, * 亿级企业 * 家。积极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年均新增 * 户以上,到 * 年突破 * 家。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年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户以上。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抓实安全环保。 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压实危化行业安全生产防范责任。规范和加强地方监测监察执法队伍和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依托 * 环保城,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兜底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培育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安全园区。 第三,抓增效。一是扩大经济效益。 加快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加强企业分档归类,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数据采集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园区亩均产值 * 万元以上,亩均税收 * 万元以上,亩均利润 * 万元以上。 二是扩大社会效益。 加快企业落地,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动工,扩大就业需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服务,年均新增就业岗位 * 个以上。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平台打造、加快资源共享,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人才作用发挥和产业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是扩大生态效益。 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坚决落实磷化工“以渣定产”要求,保持磷石膏利用率 * %以上。大力拓展磷石膏新型建材应用领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磷石膏消纳路径,不断减少磷石膏堆存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