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强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独特风物,真山真水真民俗具有独特优势,具备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基础条件。新征程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基于乡村特色禀赋,依据不同的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旅游产业,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赋能,为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一是提高认识 , 重视乡村旅游发展 。 各级党委 、 政府要重视乡村旅游发展 , 要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 加强领导、加强组织保障 。 应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构 , 制定出台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 , 鼓励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 乡村旅游名村 ,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 培育自驾旅游 、 体育旅游 、 康养旅游 、 夜间旅游等新兴文化旅游产品 。 同时 , 要依托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 , 采用互联网 +旅游方式 , 依靠政府支持 , 企业运作 ,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 为客户打造一条龙优质服务 , 将旅游以产品的形式售卖 , 让游客以低价购得旅游产品 , 高质量的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快乐 , 从而引起群体效应 , 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本地旅游观光 , 推进农村电商和乡村物流融合发展 , 推动乡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
二是规划引领 ,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 要结合本地实际 , 着重提炼乡村旅游资源 “ 乡 、 土 、 农 ” 元素在各村的不同体现形式 , 推进 “ 一乡一特 ”“ 一村一品 ” 建设 。 通过政府引导 , 政策支持 , 服务外包等方式 , 引进第三方做好项目规划 、 旅游线路规划 , 旅游产品规划开发等 , 并引导好第三方运营服务团队将各乡镇各村旅游资源纳入平台进行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和品牌运营管理 , 发挥规模效应 , 促进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 , 形成全县乡村旅游产业链 。 同时要挖掘特色 , 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 揉进民风民俗 、 民间传统工艺 , 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相融合 , 大力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 走差异化路线 , 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 、 低质化现象 。
三是部门联动 ,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 住建 、 工信 、 农业农村 、 交通 、 生态环境 、 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 , 整合资金 、 资源 , 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和鲜花盛开的村庄为抓手 , 加大示范点的道路 、 电力 、 饮水 、 厕所 、 停车场 、 垃圾污水处理 、 商贸流通体系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 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 , 提升 “ 吃 、 住 、 行 、 游 、 购 、 娱 、 网 、 厕 ” 八大要素工程 。 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
四是宣传引导 ,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 要充分利用广播 、 电视 、 网络等宣传媒介 , 多渠道 、 多层次 、 多方位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 广泛宣传各地的丰富实践和典型经验 , 引导群众发挥主题作用 , 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新机制 。 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 , 形成一批有成效 、 有亮点 、 可复制 、 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 在全县复制推广 , 在媒体上广泛宣传 , 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旅游规划发展 , 营造大干乡村旅游 、 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