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民政局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和市民政局党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市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有幸邀请到市委宣讲团成员、*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同志为我们作专题宣讲。李院长长期从事党的政策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地方治理创新等领域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院长为我们授课!

(宣讲结束后)

同志们,刚才李院长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为主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从“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决扛起新时代使命担当”四个方面,作了一场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宣讲报告。报告既有对全会精神的精准解读,又有对发展实际的深刻剖析;既阐明了“为什么学”的政治考量,又指明了“怎么干”的实践路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李院长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对“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部署提出的指导意见,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院长的精彩授课!

下面,结合市民政系统实际,我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全会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明确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民政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全市民政系统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一)把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政治属性。全会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政工作直接服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广大民众,我们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民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把握“兜底保障、民生底线”的职责定位。全会指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攻坚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低保边缘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需求亟待回应。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一老一小”、社会救助、残疾人福利等重点领域,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把握“改革创新、系统治理”的时代特征。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民政部门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要主动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破解民政事业发展瓶颈,推动养老服务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型,社会救助从“单一救助”向“综合帮扶”拓展,基层治理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升级,不断提升民政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全会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民政领域重点任务作出部署,我们要对标对表全会要求,结合省会担当和“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目标,找准民政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以“精准化”为导向,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要聚焦全会提出的“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动态监测预警。依托“数字民政”平台,整合民政、人社、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建立低收入人口“一人一档”数据库,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二是提升救助效能。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探访照料、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慈善帮扶+志愿服务”模式,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参与救助帮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救助格局。

(二)以“品质化”为目标,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2025年前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有1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村)建有1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站。二是发展普惠型养老。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降低普惠型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重点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三是推动医养康养融合。联合卫健部门推广“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模式,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院,实现“小病不出养老院、大病及时转医院”。

(三)以“精细化”为抓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一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规范村(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推广“红色议事厅”“民情恳谈会”等载体,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二是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实施社会组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体系,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三是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政策,2025年前实现每个社区至少配备2名专职社工,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社工服务项目。

(四)以“法治化”为保障,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全会要求“健全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要加强民政法治建设,推动《市养老服务条例》《市地名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领域规章制度。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实现低保、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等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三、强化担当作为,确保全会精神转化为民政事业发展实效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行动,根本在落实。全市民政系统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一)压实责任抓落实。局党组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调研督导,各科室、各单位要制定学习贯彻方案,将全会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学深悟透。要建立“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将全会部署的民政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二)结合实际抓落实。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关键时期,要将全会精神与编制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紧密结合,聚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养老服务”“加强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盘子。

(三)转变作风抓落实。深入开展“民政系统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民政铁军。

同志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的宣讲报告会到此结束,散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