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党组2025年度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市审计局党组2025年度述职述廉工作报告-文库集
市审计局党组2025年度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2025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审计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 “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 总要求,聚焦 “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 目标定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统筹做好常态化 “ 经济体检 ”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篇章提供了坚实的审计保障。全年共实施审计项目 32 个,已全部完成现场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 16 . 85 亿元,撰写审计专报) 65 篇,获市领导批示 24 篇次,向纪委监委和相关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 25 起,上报审计信息 108 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政治引领,铸牢忠诚之魂,确保审计事业正确方向。 局党组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一是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 “ 第一议题 ” 制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12 次。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6 次、专题读书班 3 次,引导全局党员干部深刻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职责定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 健全领导机制,压实政治责任。坚决履行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责,高标准筹备并组织召开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 2 次,研究审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报告等重要事项。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58 项、报送重要审计专报 25 篇,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审计领域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完善局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 “ 三重一大 ” 事项集体研究决定。 三是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线,全方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全局 68 名党员、公职人员发放《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组织集中研讨 8 次,邀请省市纪委监委专家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4 场,提升纪律教育专业性。局党组书记带头讲廉政党课 2 次,结合审计系统内外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用 “ 身边事 ” 教育 “ 身边人 ” ;依托 “ 审计先锋 ” 党建品牌,联合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单位开展 “ 党纪联学 ” 3 次,推动跨部门廉政教育联动。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 2 次、观看《永远吹冲锋号》等警示教育片 5 部、通报典型案例 12 起,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防线。针对年轻干部开展廉政谈话 36 人次,组织廉政知识测试以考促廉,将纪律要求内化为 “ 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 的行动自觉。

(二)聚焦主责主业,扛起监督之责,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 紧盯财政资金绩效,当好公共资金 “ 守护者 ” 。组织实施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审计。聚焦财政资源统筹、落实党政机关 “ 过紧日子 ” 要求、存量资金资产盘活、重大战略财力保障、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等关键环节。审计发现主要问题涉及。部分非税收入及专项资金 2 . 15 亿元未及时缴库;部分单位存量资金 1 . 02 亿元未有效盘活; 8 家单位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列支 “ 三公 ” 经费及会议培训费 56 万元;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租金应收未收、应缴税费未缴等问题;个别领域财政支出绩效有待提升。审计推动市政府出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 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 3 项,将 “ 超标准配置资产 ”“ 无预算超预算支出 ” 等 15 项内容纳入市级 “ 过紧日子 ” 负面清单。 二是 护航重大政策落地,当好决策部署 “ 督察员 ” 。开展市重大产业项目政策落实与资金绩效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政策目标实现、项目落地见效、资金管理使用、风险防范化解等情况。揭示部分政策配套细则滞后、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部分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或使用效益不佳、个别项目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审计促进加快拨付滞留资金 3850 万元,完善产业政策实施细则 5 项,推动建立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紧盯 “ 借、用、管 ,还 ” 全链条,重点关注项目储备质量、资金拨付效率、建设进度、运营绩效和偿债风险。揭示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资金闲置、进度滞后、绩效目标未达成及个别项目偿债来源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审计促进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完善项目管理,强化风险预警。 三是 践行为民审计宗旨,当好民生福祉 “ 护航员 ” 。组织实施全市社会保障基金审计。聚焦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运行安全,严肃查处欺诈骗保、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并移送个别医疗机构通过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超标准收费等方式违规套取医保基金案件线索,涉及金额 320 万元;揭示部分县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不高、个别险种存在支付压力等问题。推动医保、人社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内控机制。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重点检查政策落实 “ 最后一公里 ” 、资金使用 “ 最后一米 ” 。发现部分惠农补贴发放存在信息不精准、公示不到位、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涉及 15 个乡镇;个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质量不达标、管护不到位;部分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不规范。审计促进清退、追回问题资金 780 余万元,推动完善惠农补贴 “ 一卡通 ” 管理,强化项目质量监管。 四是 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当好经济责任 “ 体检员 ” 。对高新区、经开区、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城投集团等 6 个地区(部门、单位)的 9 名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聚焦贯彻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个别开发区招商引资政策执行存在偏差,部分项目效益未达预期;个别部门在专项资金分配、项目审批中存在程序不规范问题;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存在闲置浪费或收益流失风险;个别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纪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有力促进了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 五是 深化审计全覆盖,织密协同监督 “ 防护网 ” 。强化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加强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全市完成内部审计项目 380 个,整改内审发现问题 1250 个,涉及不规范金额 42 . 6 亿元。建立健全全市内审人才库和社会审计专家库。 2 篇内审案例获省级表彰, 3 名内审人员入选省级培训师资库。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持续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的贯通协同。联合出台或完善《关于深化市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细则 》《 市巡察与审计工作协调协作办法 》《 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等制度文件 5 项。在问题线索移送、信息沟通、成果共享、整改督查等方面形成更强合力。如 “ 市某区属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风险 ” 问题,通过 “ 七张问题清单 ” 机制,入选省榜典型案例,得到有效整改和追责。

(三)聚焦改革创新,提升履职之效,激发审计内生动力。 坚持向创新要效能,向管理要质量,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一是 狠抓审计整改 “ 下半篇文章 ” 。构建 “ 问题清单 + 责任清单 + 整改台账 + 销号管理 ” 全链条整改机制。对 2024 年中央及省市审计工作报告涉及的 186 个问题,建立详细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截至年底,已完成整改 162 个,部分整改正在推进 18 个,未到期 6 个,整改完成率 87 . 1 % 。对 2025 年本级审计发现的 382 个问题,已督促相关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强化整改协同与结果运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加强与市人大财经委联动,对重点单位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或满意度测评。全年推动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8 项,有效发挥了 “ 审计一点、规范一片、治理一域 ” 的作用。 二是 强化审计全过程精细管控。深化审前调查。严格执行 “ 四必访 ” (纪检监察与组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门、市委巡察机构、重大工程项目现场、大数据管理部门)要求,做深做实审前调查,精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创新项目管理。全面推行审计项目 “ 挂图作战 ” 和清单制管理。所有项目均制定详细的 “ 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 ” ,实现从方案编制、现场实施到报告出具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局领导带头落实 “ 一线工作法 ” ,担任审计组长 100 % ,每周深入审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严控审计质量。健全审计业务会议、分级复核、质量检查等制度。法规审理部门提前介入重大项目,严把审计质量关和风险关。 1 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三是 大力推进 “ 科技强审 ” 战略。深化大数据审计应用。统筹实施财政、社保、医保、国企等重点领域大数据审计项目 8 个。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在审前调查阶段即嵌入数据分析模块。全年开展大数据分析 120 余次,有效提升了审计的精准度和覆盖面。举办 “ 大数据审计实战课堂 ” 进项目活动 6 场。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优化审计管理系统功能,探索运用 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辅助审计。积极参加全省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2 名同志获 “ 省技术能手 ”“ 市五一劳动奖章 ” 称号。优化审计组织方式。深化 “ 上审下 ”“ 交叉审 ” 和 “ 融合式 ”“ 嵌入式 ” 审计组织方式,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升监督独立性和效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