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会议。全会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擘画,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贤任能的核心职能部门,肩负着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的特殊使命。深刻领悟、全面贯彻全会精神,既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更是推动我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落实的举措、检验成效的标准,全力推动全会部署在全市组织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奋力谱写健康现代幸福新我市建设壮丽篇章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一、深学细悟、凝心铸魂,筑牢团结奋进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对我市而言,中央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既是莫大的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将这份关怀厚爱与政治嘱托,内化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外化为狠抓落实的强劲动力。
(一)构建体系化学习培训新格局。充分依托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市级重点、县级普遍、镇街兜底”三级联动培训体系。聚焦“关键少数”,精心办好市管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读书班,严格落实领导班子“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抓实“绝大多数”,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干部全覆盖轮训,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推动理论学习从“关键课程”向“日常习惯”深化。积极探索“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堂+现场”等多元模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提升本土化教育载体新实效。立足我市独特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谱系,深度挖掘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我市抗震救灾精神等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力量,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升级打造“强村讲堂”品牌,使其成为宣讲政策、凝聚共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活化利用“马背法庭”等特色载体,使其成为流动的党性教育课堂;精心策划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路线,组织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情景式感悟。通过讲好身边故事、感悟思想伟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听党指挥、跟党奋斗的坚定行动。
(三)强化学以致用的实践转化力。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我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思、对标对表干。组织开展“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我为发展献良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思路方法,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领,确保理论学习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二、导向鲜明、机制优化,锻造堪当现代化重任的高素质骨干队伍
全会就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战略部署,特别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我市虽地处特殊自然条件区域,但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绝不能降、要求绝不能松,必须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