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同学们:
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上一堂党课。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和未来希望。申请入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那么,是什么支撑我们做出这个选择?未来又该如何走好这条光荣而充满挑战的道路?我认为,答案的核心在于价值观。今天,我就以“树好人生价值观,做合格党员”为主题,与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价值观,听起来是一个宏大的词汇,但它并非高悬于空中的虚幻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定盘星”,是我们判断是非、做出选择、采取行动的根本准则。它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最终也决定了我们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青年而言,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可塑性极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如同为一艘即将远航的船设定航标,航向对了,方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航向错了,则可能迷失方向,甚至触礁沉没。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一个集体、一个群体的风气,其根本也是由共同的价值观所塑造。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大学生活来说,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如果一个宿舍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价值观,大家比学赶超、互相激励,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全员上岸”、共同成长的喜人景象。我院去年就有这样一个典型宿舍,四位同学在考研路上互相扶持,清晨一同去图书馆,深夜一起复盘功课,最终全部成功考取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反之,如果一个宿舍沉溺于游戏、追求安逸享乐,那么即使有个别同学想要努力,也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可见,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成就个人,更能汇聚成强大的集体正能量,推动我们共同进步。而放眼整个国家和民族,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能否顺利实现。
因此,在迈向党组织大门的关键一步,首先想清楚、弄明白“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树立价值观”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是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思想前提。那么,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我想,最好的榜样,就是我们党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时代,就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奋斗史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位青年在艰难困苦中如何淬炼成长。十五岁的他,来到黄土高原地区插队,面对的是“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严峻考验。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他没有消沉,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步步磨砺自己的意志。二十岁,他凭借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坚定信念和出色能力,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打淤地坝、建沼气池,在最基层的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二十二岁,他以顽强的毅力考入大学,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汲取养分,为未来担当大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十六岁,他从高等学府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在更广阔的平台上锤炼报国本领。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从一名知青到党的总书记,这一路走来,支撑他的正是一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价值观:那就是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求知渴望和无私奉献的家国大义。这种价值观,正是我们每一位有志青年,特别是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所应当追求和践行的人生坐标。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人生的境界不在于安逸享乐,而在于奋斗拼搏;人生的底色不在于个人得失,而在于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榜样在前,方向已明。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如何树好人生价值观”,走好成为合格党员的成长之路。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大家的实际,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