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当须知,“修身养性心如玉,纵欲贪色形成魔”,当谨记,“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时刻保持“生则有所为,死亦无所贪。但留两袖清,留于后人鉴”的气节,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中国纪检监察报《俭以助廉 廉以立身》)
【典故】 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释义】 意思是,一味追逐奢侈的人,必定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这种人志趣低下气质卑劣。
【赏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大凡情操高尚的人都十分重视发挥戒奢以俭在治国安邦和修身养性中的作用。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登基到辞世都以节俭著称,至今在其家乡安徽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清人魏禧说过:“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可以想见,一个为官之人不能俭于己,则开支变大、浪费增多,一旦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时,便会另谋生财之道。如果觅而不得,则可能萌生贪腐之念,最终走上不归路。《韩非子·喻老》中载: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竟让太师箕子感到恐惧。其实,箕子忧虑的不是象箸本身,而是其背后衍生的奢靡享乐之风。“畏其卒,怖其始”,从象牙筷子,到犀玉之杯、旌象豹胎,再到锦衣九重、广室高台,欲海无边、无限膨胀,必然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果不其然,“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中国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历来强调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崇廉尚俭的价值追求。方志敏同志曾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化为一种自觉,任何时候都经得起诱惑、躲得过围猎、守得住底线。
【用法】 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严于律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崇廉尚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