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
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缺失。在党员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式单一陈旧,不能满足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在干部管理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对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严格的约束和监管,对违规违纪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行不力,只注重业务工作,忽视党风廉政建设。在工作中,只关心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闻不问,对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和管控,对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导致问题越积越多,风险不断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不严格,缺乏严肃的责任追究。在处理违规违纪案件时,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不能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能形成有效的震慑,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继续顶风作案。
整改措施
-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制定责任清单,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和监管,建立干部日常行为监督机制,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
-落实“一岗双责”:明确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对履行不力的进行问责。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听取领导干部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严肃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违规违纪问题查处机制,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加强对责任追究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对违规违纪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形成有效的震慑。
(四)聚焦政治生活,增强严肃氛围
存在问题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在民主生活会上,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真诚的态度,批评他人时避重就轻,只谈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自我批评时遮遮掩掩,不敢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组织生活会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会议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讨论和交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议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往往只是传达文件、布置工作,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党课教育也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内容陈旧过时,不能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党内组织生活缺乏创新,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方式方法,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生活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
整改措施
-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严格会议程序,会前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会上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真刀真枪、红脸出汗、排毒治病;会后抓好整改落实,对提出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整改到位。建立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评估机制,对会议质量进行评估,对质量不高的责令重新召开。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三会一课”的组织管理,明确会议的主题和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创新形式和内容,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活动,提高党员参与度。建立“三会一课”记录检查机制,定期对会议记录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创新党内组织生活: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创新活动,鼓励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建立党内组织生活创新奖励机制,对创新成果显著的支部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聚焦干事创业,提振精神士气
存在问题
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缺乏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不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畏缩不前,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绕着走,将问题上交或拖延处理,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中,缺乏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和探索,不愿意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导致工作缺乏亮点和特色,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党日、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邀请先进典型进行经验分享,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建立思想教育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工作业绩、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进行问责,采取批评教育、调整岗位等措施。建立干部晋升激励机制,优先提拔重用工作业绩突出、创新能力强、担当精神好的干部。
-鼓励创新创造: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创新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性建议和解决方案的干部给予奖励。组织开展创新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干部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项目扶持机制,对有潜力的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六)聚焦作风建设,根治不实顽疾
存在问题
部分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不深入、不扎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调研过程中,只是到基层转一转、看一看,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流不深入,不能真正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调研结束后,也没有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工作中重部署、轻落实,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在安排工作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发个文件、开个会议进行部署,没有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在面对群众诉求时,部分干部缺乏热情和耐心,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群众的问题敷衍塞责,甚至将责任推给其他部门或单位,导致群众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整改措施
-加强基层调研:建立基层调研制度,明确调研的频率、内容和方式。要求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基层调研一次,与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机制,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将调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工作落实跟踪机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建立工作落实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增强服务意识:开展服务意识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干部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的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建立群众诉求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提高群众满意度。
(七)聚焦腐败问题,筑牢廉洁防线
存在问题
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插手工程项目、干预行政审批,搞权钱交易。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通过打招呼、批条子等方式,为自己的亲属或利益相关方谋取工程项目,从中收取贿赂。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故意刁难办事群众,以权谋私,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部分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宴请等,损害公职人员形象。在工作中,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密切,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对方的好处,为对方提供便利,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廉洁纪律,也容易引发其他腐败问题。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存在暗箱操作、违规审批等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些干部利用权力的漏洞,进行暗箱操作,违规审批项目、资金等,导致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重大损失。
整改措施
-加强廉洁教育:开展廉洁自律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廉政讲座、警示教育片、廉政谈话等形式,增强干部的廉洁意识。定期组织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让干部亲身感受腐败的危害。建立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将廉洁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廉洁教育活动。
-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规范操作流程,防止暗箱操作和违规审批。建立权力运行公开制度,将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建立腐败问题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和干部对腐败问题进行举报。对举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腐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腐败问题保持高压态势。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精准定位问题
结合开展“四个查一查”,聚焦“见人见事”,广泛征询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确定本单位问题的具体表现,组织专业力量对收集到的意见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准问题根源和症结所在。建立详细的作风问题清单,清单内容要具体明确,包括问题的表现形式、涉及人员、产生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精准的靶向。
(二)强化监督,防控廉政风险
结合我局实际,确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对象,涵盖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以及涉及资金、项目、审批等重要领域的人员。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如行政审批、资金管理、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等,规范运行机制,明确权力运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协调对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全流程管控,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重点监管台账,详细记录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靶向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三)深化整改,推动工作提升
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逐条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整改时限要合理明确,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完成;整改责任人要明确具体,压实整改责任。形成详细的整改台账,对整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一项一项整改到位,一类一类规范提升。在整改过程中,要紧盯群众反响强烈的作风问题,聚焦具体人和具体事,对违规违纪的坚决查处,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通过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以真抓实改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