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核心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州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对我市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盘点,对下一步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昨天市委常委会已经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天我们把相关负责同志都请过来,就是要当面锣、对面鼓,把问题摆清楚,把责任落下去,确保这场关乎民心向背的“突击战”打出声威、打出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当前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啃噬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掀起了一场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攻坚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根据市纪委监委的前期排查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梳理出相关问题线索95件,已办结82件。而回顾2024年全年工作,市纪委监委受理问题线索277件,办结293件,留置13人。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我们整治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些长期盘踞在基层的“蝇贪蚁腐”受到严肃查处。特别是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聚焦项目资金、惠农补贴等关键环节,处置了相关问题线索1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问责1人,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冰面下的暗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 有的单位、有的干部还没有真正从政治高度来理解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思想上存在“与己无关”的懈怠、“差不多就行”的应付心态。把“突击战”简单理解为一阵风,认为搞几个月、查几个人就可以鸣金收兵,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这种政治站位上的偏差,是导致工作难以深入的根本原因。 第二,工作进展的“落差”十分明显。 从面上看,各单位都在推进,但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单位雷声大、雨点小,方案制定了一大堆,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举措不多;有的单位避重就轻,满足于一般性的排查和整改,对本领域、本系统内的核心问题、敏感问题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单位工作进度滞后、成效不彰,在问题线索的发现和查处上长期“零报告”,陷入“不愿查、不敢查、不会查”的怪圈。 第三,线索处置的“反差”亟待扭转。 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线索发现难、移送少、成案率不高。群众的“吐槽点”和我们的“发力点”还没有完全对上。是社会真的那么清明,没有问题线索了吗?显然不是。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排查聚焦不足、深挖彻查不够的问题。有的部门习惯于坐等举报,缺乏主动出击、靶向发现问题的能力;有的对审计、巡察、信访中发现的“蛛丝马迹”不够敏感,部门之间信息壁垒高筑,线索移送共享机制不畅。 第四,协同作战的“偏差”影响合力。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纪检监察机关一家可以包打天下。但从实际情况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还不够紧密。一些牵头单位满足于开会发文、交办任务,对责任单位的督促指导、跟踪问效不够,没有真正把“牵头”的责任扛起来。一些责任单位则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这是纪委的事,配合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导致工作合力难以形成。这些问题,如同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全市上下要深刻理解,当前开展的“突击战”,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央、省委、州委着眼于巩固执政根基、厚植人民情怀作出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年底将至,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姿态,以超常的决心和力度,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决定性突破。
二、聚焦靶心,以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