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本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以加强理论武装为根本,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重点,以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关键,扎实推进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根基
本局党组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战略工程,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5年,党组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站位,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政治引领。
(一)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一是深化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内容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专题,确保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二是组织开展全员理论学习。党组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设线上学习专栏、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研判机制。一是定期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党组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部署重点任务,解决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以及可能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方案。二是完善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风险动态监测和定期排查机制,对系统内部的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告会、研讨会等各类阵地进行全方位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加强对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的掌握,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组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明确党组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组书记亲自抓、带头抓,对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切实发挥关键作用。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履行“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无死角、全覆盖。二是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对本局发布的各类信息、宣传材料、内部刊物等,严格执行政治性、政策性、导向性审查,确保内容导向正确、表述准确、权威可靠。三是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对本局主办的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宣传平台,严格实行备案管理、主管负责制度,确保所有阵地都在党的领导下规范运行。
二、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坚强防线
本局党组坚持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硬任务,构建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实、有成效。
(一)健全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链条。一是明确主体责任。党组作为本局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对全局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其他党组成员根据“一岗双责”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二是细化责任分工。将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责任不悬空、任务不落空。
(二)加强阵地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是强化理论宣传阵地建设。本局通过内部刊物、学习园地、党建活动室等载体,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解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二是提升宣传内容质量。围绕本局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策划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展现本局在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注重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凝聚正能量。三是规范各类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管理。严格落实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内容审核,严防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传播。对涉及敏感问题、重大政策解读的活动,提前介入、严格把关,确保方向正确、导向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