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会上的辅导讲稿

党课: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会上的辅导讲稿-文库集
党课: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会上的辅导讲稿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专题培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今年9月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部署要求,准确把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特点和任务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社会组织形态深刻变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设企业中,“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领域企业超过X万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X%;我国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X万人,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某省专精特新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超过X%,而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员占比却明显偏低。这一数据差距,折射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这既是扩大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关键抓手,更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新兴领域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如果党组织不能在新兴领域实现有效覆盖,就可能出现政治建设“空白地带”,引发一系列次生问题。比如,某互联网平台曾因缺少党组织引导,出现算法过度逐利问题,后来通过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推动算法伦理审查制度落地,才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再看新社会组织,它源于政府职能让渡与社会利益聚合的双重逻辑,某市通过构建“工作网络+管理框架”模式,将党组织嵌入行业协会、公益组织,使党组织覆盖率从今年的X%提升至今年的X%。但“组织覆盖”不是终点,关键是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人心凝聚”。实践证明,在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能让党在服务居民、支持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筑牢执政根基。 二是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过去有人担心,党建会导致新社会组织“行政化”、削弱其社会属性,但实践给出了相反答案——党建恰恰是破解“市场逐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矛盾的关键。某市通过党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环保等社会责任项目,企业社会美誉度提升X%,员工归属感增强X%;某市打造“数字经济党建矩阵”,将党组织嵌入直播电商、共享经济等产业链,今年化解劳资纠纷X余起,推动数字经济产值增长X%;某市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建立党委,覆盖X家企业,今年协调解决技术难题X项,带动行业产值提升X%。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能释放“1+1>2”的治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 三是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是促进政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传统党建模式依赖行政资源,难以适应新兴领域特点。比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传统“固定式”党组织管理模式根本行不通。这就要求新兴领域党建必须突破传统局限,探索符合自身规律的新模式。某市探索“云党建”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远程管理流动党员,今年线上党课参与率达96%;某社区通过“党建+服务站点”模式,将外卖配送员纳入社区治理网络,促进社区问题快速解决。这些“柔性嵌入”的实践,既尊重了新兴领域运行规律,又传播了党的主张,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形式,搭建了连接分散群体的纽带,增强了社会治理聚合力,为政党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